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98 次
音乐列表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不可控的困难与灾难,我们更需要坚定我们的信念和前行的脚步。人类文明的宏大基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它始于人类的壮志凌云,却也固于『无用之用』的文艺之事,此正为中华古老哲学的『固本培元』之理念。在今天,这便是一种精气神和自律...
陈念灰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封建王朝统治体系的土崩瓦解,以及“西学东渐”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的革新意识高涨,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学习、效仿西方先进经验,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随之传入了中国。民国初期,开放、包容、激进、动荡的社...
肖谷在陈佩秋先生告别仪式大厅正面墙上的照片,是2014年陈佩秋捧得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时拍下的,照片两侧的巨幅挽联,是陈佩秋长达近百年的人生最好注解:“画坛巨擘汇山川毓秀鉴古开今,丹霞筑艺林丰碑环宇高华;修行集善以宽人律己慧眼后生,共进颂奇气...
夏存画家以图像说话,用图像表达。图像的抽象与具象不是一个绘画的形式问题,而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的问题。画家申凡的绘画艺术在抽象形式上求简、求朴,不断创新,而在抽象内容上则越益哲思化和玄学化,从而力求在“大道至简”的层次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美虽然...
沈鸿鑫编者按:去年,本文作者曾以《梨园盛景—海派戏剧》为题,在上海图书馆举行讲座,向大家细细讲述了海派京剧的前世今生,对有关海派京剧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听众踊跃,反响强烈。文汇报、上观新闻、东方网、搜狐网、网易新闻、新浪新闻、上海热线、澎湃新闻...
本专题为海派人物专题,载史是为人类文明之记錄。在载籍之前,太古茫茫,纵有人事,亦渺不可循。因而,点滴记录不仅有意义,不仅是为情怀之事,更是有必要,是述史明志。史料有实物遗存,有书画流传,有著作颂传。本专题呈现有民国时期海派人物的追溯,有对前辈大师...
徐建融众所周知,山水是中国画的大宗。然直到元代,山水才真正成为中国画的大宗;在元代即是以松江为渊薮而发祥的;从此之后,历明、清而至民国,岳镇川灵,仁者乐山而安忍不动、历劫不移,智者乐水而随物赋形、昼夜不舍。从这一意义上,松江不仅以陆机的《文赋》堪...
王韧西洋画法对明末以来中国绘画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精选有15家文博单位的197件(套)重要文物,其中就有若干件受西方艺术影响,或反映江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展品,如《康熙南巡图粉...
胡绪雯2020年5月26日“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展品丰富,每件物品所蕴含的历史和美学,浓缩出江南文化的前世今生,是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最有益的见证。上海博物馆文创围绕文物内涵、消费需求以及当下流行元素为核心,提取...
文化的传承总是基于文化形态的递嬗,彼此之间从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便是文化的传承。因而我们说,今天的海派文化源自百年汩汩而流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以及具有“现代性”演变特征的实例。尤其是在近一百年中,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