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86 次
音乐列表
钱庆利中国歌剧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计起,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中,中国歌剧人殚精竭虑,一方面从西方歌剧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本土历史及审美实践,探索出一条与西方歌剧既有共性特征,同时又有差异的创作之路。总体来说,百年中国歌剧创作途程中产生的诸...
庞媛月李玉韩璐百川自20世纪20年代的儿童歌舞剧诞生以来,中国歌剧探索以主题而探索民族化之路,《白毛女》的“红色主题”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纪元,其创作路线被《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红霞》《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
宁汐芦洁张珂民族歌剧的戏剧性需要剧本、音乐为基础才能显现,它依赖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而来实现,艺术形象塑造是其集中的实现点,也是欣赏者关注的戏剧性焦点之一。剧本文学与音乐所构建潜在的戏剧性,也通过剧中艺术形象来表达,其表现形式有独唱、合唱、重唱、...
王安潮民族歌剧戏剧性的早期探索1.黎锦晖及聂耳的初期戏剧性黎锦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12部儿童歌舞剧、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1932)是民族歌剧萌芽期的探索。儿童歌舞剧以适合儿童欣赏趣味为基础,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的故事素材,...
民族歌剧的戏剧性以传统戏曲的程式化手法为基础,将地域性音乐语言及其张力而做戏剧性张力的歌剧表现方式的新发展,以曲牌体、板腔体或散文化的形式而探寻民族歌剧戏剧性的结构力,戏曲板式的变化及各种变体是民族歌剧戏剧性结构挖掘的重点所在;还与起、承、转、合...
王伟《龙江颂》李炳淑饰演江水英京剧《龙江颂》是第二批样板戏,也是唯一一部农业题材的样板戏。其故事原型来自福建省的一场抗旱斗争。1963年福建漳州龙海县遭遇大旱,县委提出“九龙江有水不算旱”的口号,组织群众堵截九龙江,使江水倒灌入旱区,挽救了旱区的...
龚艳上海早期戏曲电影无疑是中国戏曲电影重要的血脉基因,它奠定了中国戏曲电影最重要的视听形态和审美样式,它不仅为许多戏曲剧种扩大了传播范围,更为中国戏曲的电影化之路探索了宝贵经验。“十七年”时期的上海戏曲电影带领中国戏曲电影进入了黄金时期,也为戏曲...
楼小汉海派滑稽从上海解放至“文革”前的十七年时间内,经历了两次艺术快速发展的高潮期。第一次高潮是在1951年5月5日《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颁布之后,1当时大多数滑稽艺人们由于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普遍提高了对新社会和新文艺性质...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戏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如何运用传统形式来表现当代的生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创编了数以百计的艺术质量较高的现代戏。上海是中国戏曲的重镇,在剧团体制、剧目创作、表导演艺术、舞美、传播等方面的...
钱程展览现场上海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传统的城市,上海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双重特色,我们要以世界文化的包容性来发展上海自身的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我们讲到喜剧,就会想到法兰西;讲到歌剧,就会想到意大利。在大量流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