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510 次
音乐列表
戏曲现代戏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必须以现代性去点燃作品的灵魂,担负起提升现代人精神现实的重任—让我們真心拥抱现代戏,因为我们都是现代人。秦腔《李十三》、小剧场越剧《洞君娶妻》是为现代而生,沪剧剧作家余雍立足于现代生活而创作,有了求新,求变...
杨小乱戏剧属于小众文化,对于大部分戏剧人和观众来说,乌镇戏剧节给到大家一个可以聚到一起的平台,大家可以看同样的戏,参加同样的活动,在10天时间里,镇上来往的人群都是同类……对于很多喜欢戏剧的人来说,十天沉浸式的戏剧生活,是此生梦寐以求的时光。7年...
郑永为七年之痒,难言第七届乌镇戏剧节是继往开来的一个发展中继,还是酝酿转型的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不知不觉,乌镇戏剧节办到了第七届。7年来,在每一个北方即将入冬的季节,总是能在乌镇留下最后的温暖记忆,足够让我们回味一个漫长的冬季。人们涌向乌镇,因为...
阿甘观众来到乌镇,有太多的情感急切需要得到缓解和释放,它们或许是单纯的对美的追求,或许是身心放松的平和,或许是文艺辩论的感官刺激,或许是收获知识的自我满足,或许是与明星擦肩而过的雀跃,或许是怀抱舞台梦想的激情,甚至是对艳遇的渴望……2019年11...
戏剧节的乌镇如戏剧的天堂。『大师浪潮』『名著漩涡』『先锋海啸』『奇思漂流』以及『学院涟漪』五大板块的内容引人入胜,为观众集中展示了戏剧艺术的魅力。桨声灯影,断桥绰约。传统与现代得到浪漫的融合,乌镇成为戏剧人的精神故乡。乌镇戏剧节对上海文化的启示是...
邬诗洋在城市文化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之下,公共空间表演艺术也得到了重获新生的肥沃土壤,本文以上海乌龙剧团为支点,窥探整个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的宏观生存状况,为乌龙剧团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和建设性意见,以此为例来把握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发展的适应性,以及...
黄栩訸从花边单元走向独立的艺术节,公共空间表演艺术节虽然年轻,但已然成为国内当下最火热的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案例。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节庆形态,除了温馨愉快、灵活轻巧的节庆氛围之外,公共空间表演艺术节的长远生命力来何在,又面临怎样的危机,需要我们未...
曾玉兰上海登记在册的美术馆有80多家,每天向公众推送的大量展览和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常态。其中最热门的还是那些在西方美术史名家展、强调视觉快感的网红消费展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公共教育推广活动。这些展览和活动确实产生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并没有提供...
刘鹏一个占地200多英亩,有着四个大展馆和12个植物园的庞大机构,员工总数不到400人。该机构的经费来源、日常运营与管理有何独特之处?对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有没有可借鉴之处?这是我们在此文中重点讨论的话题。亨廷顿图书馆、艺术收藏馆和植物园概说19...
顾婧观众生成内容并进行社交是互联网2.0环境下,展览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参与式博物馆的理念和实践,既能满足新媒介时代的要求,又能保有传统博物馆内容的高质量和连贯性,因而成为当下博物馆的一种新范式。上海博物馆积极探索参与式博物馆的有效机制,如设计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