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创刊于1985年元月,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半月刊。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刊,杂志创刊20年来,一方面及时传达学会的声音,指导全国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对联艺术交流、更多还原。
文集访问量: 11372 次
音乐列表
□兰梦宁一五四九年,重庆荣昌境内濑溪河畔,来了一位布衣老者。翻飞白鹤、石上流泉、两岸炊烟、人流如织,令老者陶然。他决定在此建一所书院——尔雅书院,『以诗书课后生。』这位老人就是明朝中期刑部尚书,被嘉靖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的喻茂坚。喻茂坚八十五岁...
□朱庆文在楹联的对仗中,理论上我们强调其工对。但在实践中,过分强求工对,则易滑向『过工气弱』的泥潭。其实从古至今,就有一些楹联因使用了常用词、意象鲜明词或因为结构类似性等因素,往往让人们忽视其少量宽对、甚至失对现象的存在,即以整体佳构掩饰了少量缺...
□梁健创作近体诗、填词和写对联,应该遵守平仄格律。其中『不犯孤平』的问题经常被诗家提及,甚至有联家也作如此要求。所谓『孤平』,我觉得是近代诗律学者不明古意而故弄玄虚的结果。为什么律诗会有『犯孤平』一说的产生,相信绝大多数学者都没有认真思考里面的蹊...
□曾祥科《对联话》所录对联作品中,自对比比皆是。其中有些自对,在自对部分的字数、分句句数、联中所处位置等方面多有变化,与我们常见的自对在表现形式上有诸多不同。可以说,在清末民初时期,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形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高度。下...
□范青山『共同富裕一面旗——贾家庄』全国楹联大赛落下帷幕。由于举办形式之独到,作品之多角度、多层面,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以下是部分获奖作品赏析:一村领三晋风流,是奋斗标兵,亦时代楷模,脊梁撑起吕梁骨;七秩兴万年福祉,让初心定格,为民生立命,汗水汇...
□龚飞历时两个多月的四川省党建楹联大赛终于落下帷幕了。这次大赛是四川联人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节点,因对楹联的共同热爱而集结,老、中、青三代联人同题作联。『赛』只是形式,『联』才是目的,这里的『联』既是楹联的『联』,更是联系、联合和联谊的『联』。从这...
□邹宗德刘宝田就像连绵的群山之上耸峙珠峰,我国文学史上,已经耸峙着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六大文学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诸子散文似草长莺飞,百花烂漫,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第一高峰。赋最早作为一种文学样式,首先在战国后...
文|安徽卢少文我今年八十有三,与“对联”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以说情缘颇深。我家境贫寒,1949年前后的几年里,每当腊月,父亲便写“门对子”卖,来赚点过年费。我七八岁时,站在小板登上为其牵“纸头”,这便是我最初的接触“对联”(我们那里俗称“门对子”)...
□宋捍东饭后茶余听故事;弦中调外有余音。清光绪三十一年,奉天农民王三宝养了一头牛,性情温和,力大无比,被称为“神牛”。神牛每天早出晚归。饿了,到十几里外山坡吃草,也不吃田里一棵苗;渴了,到远处溪边喝水,也不喝田里一口水。谁家小孩走丢,它都能找到并...
文|夏民安洪慧敏清白传家无惑志;忠诚报国有高风。这是杨姓姓氏对联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副,“清白传家”:指的是东汉时期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的杨震和其父杨宝。杨震,陕西华阴人,幼好学,博览群经,奋发用功,无不穷究,对五经最有研究,当时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