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9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独玫瑰
  • 胡谈
  • 断翼孤蝉
  • 混沌虚空
  • 沂河渔翁
  • 爱农

叶立文恋人絮语或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评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叶立文作为一位思想者,史铁生倾其一生,都在叩询生命与死亡这一“熟而又熟却又万古难灭的问题”。对他而言,死虽然“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但“未知死,焉知生”的生命欲求,却让史铁生在...

浏览全文 阅读(23710)

徐勇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徐勇一尽管可以从“边缘人”的角度继续解读《耶路撒冷》(《当代》二○一三年第六期),徐则臣的这部长篇新作还是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作者一直念兹在兹地表示要“到世界去”,这一诉求在新作中不...

浏览全文 阅读(23762)

杜慧心一、“江南三部曲”中的“奇书式”结构“奇书式”结构是“中国式悲剧叙事”的基本模型,虽然形态复杂,但整体上如有学者所说,是以一种“完整时间长度”为基础的“生命本体论”的叙事。大致呈现为一种“盛——衰模式”,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

浏览全文 阅读(23794)

褚云侠“古老的敌意”——谈《春尽江南》的知识分子叙事褚云侠以《春尽江南》终结《人面桃花》三部曲,这可谓是一个当代的悲剧性总结——总结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革命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当然,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它以其丰富而多向...

浏览全文 阅读(23788)

张晓琴隐者之像与时代之音——关于格非的《隐身衣》张晓琴一、什么样的隐身衣一个充满玄秘性的题目。格非在多年洗手于中短篇写作之后,忽然推出了一个奇怪的文本,在这个以音乐、以人物身份悬疑为推动力的小说中,格非究竟想要说什么,是什么样的隐身衣?它想隐去的...

浏览全文 阅读(23840)

李敏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声名鹊起的作家中,格非的小说特点是如此鲜明:语言优雅,虽不乏幽默,有时不免有过分书面化的嫌疑;他笔下的人物无论以何种身份与职业出现,通常都带有类似“知识分子”,或者说“文人”的一些特质;作者着重揭示的也常常是他们晦暗不明的内...

浏览全文 阅读(23829)

哲贵身份迁徙与心灵蜕变——我对城市文学的理解哲贵二○○六年,我开始有意识地创作“信河街系列小说”时,并没有考虑它属于城市文学还是乡土文学,但有两点已非常明确:第一,信河街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名称,泛指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座有浓郁特点的城市甚至是一...

浏览全文 阅读(23849)

陈涛如何构建新文明的影像——关于城市文学的随想陈涛半个多世纪以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出版了一本代表性著作《乡土中国》,开篇即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随后他又说:“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

浏览全文 阅读(23862)

金理当代青年遭遇都市——青春文学与城市书写的一个现象考察金理一、“宅女”和“吃货”的面具这一天,“京漂”的“我”,行走在楼群的峡谷间和立交桥下,对着丛林一般的建筑群,对着“五十二层高的京广大厦和有三百米高、八十八层的望京大厦”,幻想着“用手指轻轻...

浏览全文 阅读(23882)

计文君想象中的城——城市文学的转向计文君一、城市溢出文学最近三十多年,首先是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变成了巨大的建筑工地。到处在拆,到处在盖,接下去工地蔓延到了近郊、远郊,最后是田野,一座座新的城镇正在替代村落……GDP的增速如同青春期分泌旺盛的荷尔蒙...

浏览全文 阅读(2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