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55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岚若西谷
  • 孤树
  • 芳踪
  • 重阳木
  • 李椿
  • 南山2020

何平带灯是谁?带灯是谁?我想多年以后,当我们不仅仅局限在文学圈内做这样的提问,我们会在多大范围,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带灯是贾平凹在小说《带灯》中用文字的造人术造出的一个文学人物?虽然文学批评者不是预言家,我还是希望多一点的人知道,带灯源自贾平凹二○一...

浏览全文 阅读(23320)

栾梅健在《废都》、《秦腔》、《古炉》诸佳作已然奠定当代文坛的重镇地位以后,贾平凹在最近发表的长篇小说《带灯》中,丝毫没有显露出半点的懈怠与马虎。据《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透露:“贾平凹把小说寄给《收获》后,先后修改了七八次,这在以前从未有过的。”这...

浏览全文 阅读(23333)

吴义勤贾平凹曾经在多年前就宣布过“封笔”,但是“封笔”宣言带来的却是其创造力爆炸式的喷发,他仿佛是一个文学的“火山口”,如他所说:“社会是火山口,创作是火山口。火山口是曾经喷发过熔岩后留下的出口,它平日是静寂的,没有树,没有草,更没有花,飞鸟走兽...

浏览全文 阅读(23392)
《带灯》的闲笔 2023-11-09 08:48

孙郁入冬到东北的小镇闲住,随手带上贾平凹的新作《带灯》,因为一直有亲朋打扰,书读得断断续续。一会儿是熟人聚会,一会儿看老贾的作品,却觉得在做一件事情,进入了同一世界。书里书外的人颇为相似,觉得神矣、怪矣。我在小镇每天所听之事,似乎在《带灯》里都能...

浏览全文 阅读(23428)

陈众议一、写给未来的小说《带灯》是一部写给未来的小说。首先,它展现的是一卷令人心酸且行将消失的图景:一个管辖着数十村寨的大镇在一天天失去传统,人们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问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在场”使我们对这一现实视而...

浏览全文 阅读(23445)

陈晓明二〇一三年伊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力推出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带灯》,这多少有些让评论界感到意外,在《废都》之后,贾平凹出版《秦腔》,关注乡土中国的困境,小说写得回肠荡气,西北大地的苍凉,与贾平凹的孤愤之情,都让人难以释怀。仅仅过去三年,贾平凹...

浏览全文 阅读(23518)

中国现代文学馆前言二〇一二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作协八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探索、不...

浏览全文 阅读(23518)
文论下载 2023-11-09 08:48

“尽管他作品描写的只是自己故乡那个小村庄”(《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徐怀中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讲演提到:“一九八四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

浏览全文 阅读(23569)

吴晓王治国就目前对吴思敬诗学思想的研究而言,要想对其精深、系统的诗学理论建构和丰富、活跃的诗歌批评有一个较为透彻的把握,有一个更为内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即吴思敬诗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如何把握吴思敬诗学思想的理论特质?细读吴思敬的诗学著述,对创作...

浏览全文 阅读(23570)

周景雷《生死十日谈》是作家孙慧芬用了五天时间,利用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自杀遗族的调查与研究”后的一个“不期然”的创作(孙惠芬语),作品真实地记录和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某些“凛冽”和“刺骨”的内涵。作品发表...

浏览全文 阅读(2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