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5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岚若西谷
  • 孤树
  • 芳踪
  • 重阳木
  • 李椿
  • 南山2020

季红真读了史国强所译美国学者依兰·斯塔文斯所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早年生活(一九二七-一九七〇)》一书,耳目为之一新。在众多的传记作家中,他独标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而且是以宗教式的专业精神,表达对传主由衷的感谢与敬意:“因为他在作品中提炼才华的...

浏览全文 阅读(23566)

〔美〕依兰·斯塔文斯小海著周春霞译小海:我一直觉得,中国当代文学史首先是一部翻译文学史。当代文学主体性的确立,是西方手法、技术加本土经验基础上杂糅而成的。是一个“他者”的激荡下融合而成的。这也并不奇怪,就像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人的“他者”意义,新鲜...

浏览全文 阅读(23575)

〔美〕迈克尔·戴维森著史国强译新近的抒情诗我们讨论概念派、诗歌剧院、数字技术及新式类型,读者可能要问,更为传统的诗歌形式又将怎样,比如抒情诗。不少文章指出,抒情诗还远没有死亡,不过是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在更为灵活的身份印证方面,不断修改其原有的类型...

浏览全文 阅读(23670)

〔美〕迈克尔·戴维森著林源译作为危机的诗歌一九一七年,当庞德(EzraPound)将回望的目光投向上一个世纪时,他将其视为“相当模糊的、混乱的百年,一个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的时期”(《回望》)。大家知道,他希望二十世纪的诗歌能“更挺拔,更理智……...

浏览全文 阅读(23696)

董启章黎紫书没有问过我这个问题。至少没有直接问过。但读黎紫书的《告别的年代》,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都听到她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写长篇?这个问题又同时分为两个:为什么要写这部长篇?以及,为什么要写长篇小说?黎紫书在小说的后记中说,写长篇是“处心积...

浏览全文 阅读(23765)
想象中的想象之书 2023-11-09 08:48

黎紫书直至小说写完,我按键将它发送到出版社的邮箱,那以后我坐在书桌前凝视着计算机显示器与显示器背后的窗与窗外渐渐降落的暮色与暮色中渐渐显影的月亮,其时我仍然在质疑自己何以立志要写一部长篇小说。何以我那么处心积虑要写一部长篇?为什么?我先把“虚荣心...

浏览全文 阅读(23792)

王德威黎紫书对中国大陆读者也许仍然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海外她早已名满华语创作圈。黎紫书崛起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奖,过去十多年来也不断得到台湾、香港的各项文学奖项肯定。《野菩萨》是黎紫书近年的新作结集出版,因此特别值得有心读者的重视。黎紫书的创作一...

浏览全文 阅读(23819)

金进一、设限与沦陷:花忆前身,还愿胡兰成朱天文曾说自己对胡兰成的理论“全盘接收”。的确,朱天文太爱胡兰成,她的早期创作亦步亦趋地践行着胡兰成的文化理论。朱天文认为胡兰成给予她最大的影响是视野,一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写小说也是一样:你就是写...

浏览全文 阅读(23835)

何平1.如果就从一九五六年创办《新地文学》月刊算起,在台湾,郭枫文学出道甚早。一九五六年在台湾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年份。是年一月,由纪弦发起的“现代派诗人年会”在台北市民众团体活动中心举行,出席者四十余人,会中宣告“现代派”正式成立。所以,一定意义上...

浏览全文 阅读(23830)

徐国源当我们为诗人郭枫建立文学坐标时,委实感到有些复杂。郭枫,大半辈生活在台湾,他“写台湾人,叙台湾事,描台湾景,名台湾物”,是地道的台湾作家,但读完郭枫的几部集子,又不难发现,台岛只不过是他生命所依托的一半,他的心、他的情系于一条伸延的“根”上...

浏览全文 阅读(2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