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5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岚若西谷
  • 孤树
  • 芳踪
  • 重阳木
  • 李椿
  • 南山2020

“20世纪,也许一个‘革命和战争喧嚣的世纪并未改变历史,而一个悄然‘语言转向的世纪却改变了人。”【任洪渊:《汉语红移——多文体书写的汉语文化哲学》,第4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语言转向”不仅改变了人,而且首先改变了作为人学的...

浏览全文 阅读(29106)
“偶然”的诗学 2023-11-09 08:48

王德威在《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哈佛文学史》)的长篇导论《“世界中”的中国文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何为文学史”与“文学史何为”的“大哉问”。这不仅是任何一部优秀文学史都应有的文学本体论与历史诗学的问题意识,也体现了作者在西方“后...

浏览全文 阅读(29108)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ElisabethGlück,1943—)关于诗人名字的翻译,目前比较通行的有路易丝·格吕克、露易丝·格吕克、露易丝·格里克和露易丝·格利克等多种,除引文中的名称外,本文统一采用露易丝·格丽克这一译名。是一位出生在美国...

浏览全文 阅读(29061)

张德明王学芯是中国当代“50后”诗人群体中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文主义诗人。生于1958年的王学芯,迄今已有40年的诗歌写作经历。他不是一位全能作家,数十年如一日,唯诗独尊。职业决定他的写作身份只能是“业余”,他又总是态度谦和地表示自己还只是一个“...

浏览全文 阅读(28971)

从修辞角度而言,诗歌叙事是指在目的性作用下以诗歌的方式讲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它是一种既古老又传统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最早可上溯到《诗经》《尚书》等,但是,在《诗经》《尚书》之后,叙事并不为人所看重,总体上呈现出渐趋下滑的态势,而抒情性则逐渐...

浏览全文 阅读(28915)

产生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特定时空范围的朦胧诗及其论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与文学的转型,也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蒋登科、李胜勇:《对“朦胧诗论争”中艾青立场的重新审视》,《重庆大学...

浏览全文 阅读(28918)

作为当代文坛的一对挚友,汪曾祺与林斤澜享有“文坛双璧”这说法最早出自何时何地以及何人之口,很难断定。明确将之写进文章的,则是林斤澜的传记作者。见程绍国:《文坛双璧——林斤澜与汪曾祺》,《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3期。之美誉。从设喻的依据来看,双...

浏览全文 阅读(28927)

在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复苏并盛行的当下,苏兰朵的小说可以让我们在历史、传统、逝去的家园等浩大命题的罅隙中透一口气。然而一旦真正走进她的小说世界,我们又重新进入一种大脑缺氧或胸闷的状态,一如《诗经》中像个小丑般被晾在酒局上的崔启发,“胸口里仿佛塞了一...

浏览全文 阅读(28961)

谭旭东张怡20世纪80年代,常新港以短篇小说《独船》在文坛初露锋芒。此后的30余年中,他创作出包括童话、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集在内的上百部作品,屡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项大奖,作品还陆续被译介到了国外,可见其在儿童文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常新...

浏览全文 阅读(28876)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土文明到都市文明,这个进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呈现进步性与现代性的重要发展成就的核心标志之一。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国与城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古代都城是一个所谓国家和地域邦国的缩影,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经...

浏览全文 阅读(2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