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刊物。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读者对象为作家、评论家、大专院校中文专业师生及文学爱好者。有英文目次。东北地区优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文集访问量: 7645 次
音乐列表
周会凌谢有顺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陕西作家塑造了不少男性形象,如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朱先生,贾平凹笔下的庄之蝶等,但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较少。吴文莉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写的也是家族主题,但其中的...
李震杜庆霞陈忠实曾在《白鹿原》卷首引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不仅包含了说者和引者、西方和东方两位作家对小说写作的共同领悟,而且也是对小说写作的一种至高的追求和期许。因为对小说整体而言,这一目标是可期的,但对具...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文学界开始为这时刚刚在创作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寻找命名,其中“新生代”“晚生代”等概念虽然在名称和范畴界定上略有不同,但随着对它们的不断强化与认可,这种命名方式也越来越趋于确定。包括艾伟在内的一批文坛“晚到者”构成了“新生...
一某种意义上讲,艾伟是个弗洛伊德主义者,力比多的信徒。深植于人性底部的这一内在坚核,在他的小说中,常常是人物行动或情节推进的基本动力,是叙事的出发点,并总是被用于设置命运或情节转捩的拐点。这当然跟艾伟着力关注“生命本质的幽暗一面和卑微的一面”的写...
我奉命为艾伟写一篇文章。艾伟的小说我当然很熟悉,但我尚未准备好对他的小说进行条分缕析的评论,就这样仓促上阵,只能把我最直接的印象和感受说出来,顾不上逻辑性和深刻性了,但也好,说出来的话就会多一份真切。艾伟的小说具有明显的丰富性,而且人们也从他的丰...
张清华主持人的话最初对艾伟产生印象,是缘于偶然读到了他的一个叫作《乡村电影》的短篇。我查了一下,该作是载于1998年《人民文学》的第3期。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笔者也曾有一篇未完的习作,就叫《露天电影》。想来我所写的故事和艾伟有许多相近之处,也是童...
古代世情小说发轫、盛行于明清。《金瓶梅》是严格意义上的古代世情小说的肇始之作,而《红楼梦》则是古代世情小说的巅峰。另有《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长篇,《鼓掌绝尘》等中篇,“三言二拍”等短篇,聚焦的皆是世态人情和寻常人间、寻常世人、寻常生...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外”转向问题曾几度引发论争,近期该话题再次发酵,秦法跃、郭宝亮、段晓琳、喻向午、曾攀等学者纷纷撰文论述。上述学者在相关文章中,无论是对文学发展方向的探讨,还是对作为学术术语的“向内转”“向外转”的梳理和考证,都是...
费孝通在论述“差序格局”时曾指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诗性小说的释读往往纠缠了过重的感性色彩,美感之中透出空灵兴味的寻索旨趣,一度流行的情境、意象、氛围等范畴包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凸显出印象批评的主观、抽象色彩。印象批评是一种偏重感悟描述的批评方法,相对于客观冷静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