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55 次
音乐列表
朱自强在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建立儿童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儿童文学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不斷在动态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里边的评价标准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我们理论界、评论界如何能够应对这种变化,建构起相对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呢?我个人觉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可...
丁罗男壹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传媒盛宴的时代,是毫不夸张的形容。今天我们确实处在各色各样的媒体的包围之中,除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以外,数字化的网络新媒介更以无孔不入的神力侵蚀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脑、手机、视频、微搏、微信……每天传播着数...
周冲为什么要写作?有务实的原因,也有务虚的理由。阎连科最初写作,原因是想调到北京,因为他看到张抗抗通过写小说,成功进了城,于是苦练笔,勤写作,废稿很多,但精品也有不少,就凭这些精品,他也调到北京,成了专业作家。因为专业,越写越好,直到如今的不可思...
徐策离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不远的地方,沿河有一幢占地约7000平米的巍峨建筑,如果从空中鸟瞰呈现出一个巨大而奇怪的S形。它,就是当年被称为“亚洲(远东)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大楼堪称一部浓缩的近代史,历史烟云在这儿聚聚散散,许多史书或教科书上的事...
刘立中王震右腿残疾,靠助动车出行,但每次大学同学会聚会,他都会来。十多年前那次同学聚会,他说他著书二十二部,我有点震惊。去年同学聚會,他说他已著书三十六本,共一千五百万字。这使我大为震惊!这位老同学,人很瘦弱,拄着拐杖,竟如此坚毅和坚实,发出这么...
陆寿钧老电影人都知道,过去摄制组到外地去寻找和拍摄符合剧情的场景,叫“出外景”。一部影片,全在摄影棚和本地拍摄的情况很少,所以“出外景”是电影人的常态,往往一“出”就是几个月,电影人和他们的家人对此都已习以为常了,你能“出外景”,证明你正有活在干...
赵青我改行画油画不久,于2009年清明节完成了一幅大油画,取名《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并多次在我的画展展出。介绍此画时我写道:“每逢‘清明,必会思念离去的亲人。是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害得我亲生父母离异,家破人亡,进而想到南京大屠杀。想到我在‘奥斯维...
警惕摄影界的新沙龙主义8年前,我从上海去了加拿大定居,期间也不定期回国,受各地组织的邀请去讲课。我发现:现在很多私企国企的老板、政府官员转去爱好摄影,他们的设备比国外职业摄影家的还高级。但绝大多数人就是凭着本能拍照,太注重画面的漂亮或者技术技巧。...
接受任务,开拓起步我1945年参加党的地下组织工作,从那时起就一直搞新文艺工作。1948年冬天,地下党联系人约我到现在的静安公园碰头。当时那边还是外国人公墓,平时去的人很少,很冷清。我们边走边谈,他提出了领导上要我去搞戏曲的决定,我当时认为戏曲不...
刘莉娜初见晁玉奎,他正在上海图书馆办个人书法展——不是文化馆,不是美术馆,正是图书馆。但“懂的人懂的”,在“上图”办展,那是要有底气的。我于午间到达,晁先生正好不在,便信步展厅到处看看——虽然自己于书法是个外行,但“外行看热闹”也是有感受的。中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