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04 次
音乐列表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费穆、费明仪:跨越时空的艺术梦与父女情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费穆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小城之春》染成褐色的微卷的短发,精致的妆容,一身粉色的考究的绣花旗袍,脖子上戴着一串闪着温润光泽的珍珠项链,当香港著名音乐家费...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对话黄湘丽:独角戏不孤独文/本刊记者刘莉娜黄湘丽和孟京辉自从黄湘丽加入孟京辉戏剧工作室之后,就接连参演了《蝴蝶变形记》《桃色办公室》《三个橘子的爱情》等多部作品,包括在孟京辉最经典的《恋爱的犀牛》里饰演过女主角明明,但大部分观...
文/本刊记者袁龙海?许江:“葵”是我十二年的心灵家园文/本刊记者袁龙海许江1955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现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作...
文/孙渝烽?童自荣:“佐罗”不老!文/孙渝烽这两年在《上海采风》上写了一些介绍上译厂配音演员的小故事,就不断有人问我:“怎么不写写童自荣,这可是观众喜爱的配音演员啊!大家也想知道一些他的故事。”在此解释几句,一是因为关于他的报导不少,二是这位小老...
采编/海风?从新编京剧《知己》谈京剧“寻知己”采编/海风由台湾京剧名家李宝春改编自大陆同名话剧、台湾新剧团创排的新编京剧《知己》日前在上海演出。《知己》故事说的是:清代才子顾贞观乃著名诗词《金缕曲》作者,他为营救知己吴兆骞,到相国纳兰明珠府教书,...
采编/红菱?互联网+时代的艺术方向采编/红菱目前,全国上下都在热议“互联网+”,那么,这种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如何影响着艺术创作、艺术传播呢?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瞬息变化和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的现状如何?又将走向何方?是“互联网+”,还是...
采编/李娜?明星谈跨界:不是兼职,而是一场穿梭采编/李娜日前,综艺节目《偶像来了》的最后一站挑战了话剧表演,偶像们在话剧导演赖声川的指导下演出了《暗恋桃花源》和《宝岛一村》。时隔23年,林青霞再次在《暗恋桃花源》中演绎“云之凡”,这不仅勾起了她的...
文/本刊记者陈雷?上海:为传统戏曲叫响“开麦拉”文/本刊记者陈雷2015年是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世界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在这样一个对于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年份里,上海电影集团、上海京剧院...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如何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器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文艺揽粹“扶青计划”:原创怎么“孵”,人才怎么“扶”文/本刊记者胡凌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近年来越来越多元,各个板块也更具特色,开展得如火如荼。而我则特别注意到一个新板块:“扶青计划”(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该计划创立于201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