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23 次
音乐列表
刘莉娜说起来虽然有暴露年龄之嫌,但我的第一部话剧启蒙就是孟京辉的《臭虫》——那是2000年的冬天,我刚开始读大学,彼时以孟京辉为代表的先锋话剧在北京的年轻人中已热得如火如荼,但在上海却几乎还是极其小众的话题,所以当我们去到北京被当时北师大的小伙伴...
红菱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三楼的戏剧沙龙。剧场的时空还定格在昨晚话剧《纪念碑》最后一幕的场景。我正纳闷着是否在这里采访时,查明哲忽然从一扇门里探出头来。原来在剧场旁边还“藏”着一间客房。客房不大,很简朴。这位中国国家话剧院副...
刘莉娜强直性脊柱炎,这种发病率不超过0.3的疾病,因其不可逆性的发病规律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但被众人所知,大概还是因为当年正红的小天王周杰伦因此而免服兵役的事件吧。然而事情过去那么久,周董依然唱唱跳跳,所以很多人比如我都渐渐以为这只是个名...
董存明马年金秋,“百年老字号”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35周年之际,新落成的音乐厅盛大揭幕,一时成为文化热点。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幢外观惹眼的现代派风格建筑物状如凌空漾起的乐波,旋律线条飘逸灵动,音响设计堪称一流,让几代“老交响”人一偿夙愿,率先在...
朱逢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位在国内外音乐学府努力了十二度春秋,并载誉归来的歌唱家,他给听众带来了这么多无与伦比的声乐作品,他的歌声震撼和净化着人们枯竭的心灵,并丰富和美化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他就是我的丈夫和老师施鸿鄂,我一直称他为施兄。19...
林炜秦瘦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老作家,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写了小说《秋海棠》,八十年代他又在《解放日报》发表了《秋海棠》续集——《梅宝》。我在中学期间就读过《秋海棠》一书,从此知道秦瘦鸥的大名。这部小说构思严谨,情节曲折,描写细致,扣人心弦,曾吸引和感动...
曹致佐壹参加《清明》杂志创刊活动的翌日下午,我应召前往稻香楼。陈登科与肖马、贾梦雷谈得正欢,无疑他还沉浸在由他一手创办的《清明》的冗奋之中。在创刊号上,刊登了他和肖马合写的长篇小说《破壁纪》,还发表了鲁彦周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他说,“今晚我...
红菱上世纪八十年代无疑是新时代文学的黄金时代,然而九十年代以后,曾经的“黄金一代”作家中有许多人或搁笔或转行,相应的,一些文学评论家也已转向其他艺术领域。很多人说,这些作家其实是被闸在八十年代里,始终出不来。究竟新时代的洪流给八十年代作家带来了怎...
海风宣传系统党外代表人士首次“文化沙龙”于近日在上海社科院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以“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为主题,由市委宣传部基层工作处和民盟上海社科院委员会联合举办。宣传系统新闻、出版、文艺、理论等各界党外代表人士约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与会者从...
陈雷甲午岁末,上海书法界热闹非凡。由上海书协主办的“情系上海——海内外著名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十八位从上海启航,目前活跃在美国、日本、港澳地区以及大陆各省市书坛的书法界知名人士和他们的六十件书法篆刻作品受邀回到家乡上海。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