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37 次
音乐列表
■李定国壹“上海老歌”是上海一张真正的名片。它相比海派文学、滑稽戏和沪剧等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影响更广泛。因为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直抵人心。“上海老歌”是当年西方殖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交汇通融的“特殊产儿”。作为海派文...
■庄大伟我小辰光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不大欢喜看外国片,主要原因是看大不懂里厢的情节,两只外国面孔常常会得搞错脱。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看翻译小说,记忆中那些年看了勿少苏联长篇小说,也开始喜欢看苏联电影了。再后来,就慢慢迷上了译制片。小辰光不欢喜看外...
■杨仲文上海天气是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得邪气(很)清。近年来全球变暖,上海冬天呒没几日天冷到零下,落两场雪也是意思意思,小囡括括拢来堆只小雪人也勉强。倒是夏天还是有点热,卅八度以上个高温预警总归要发表两趟,走勒马路啷太阳底下辣豁豁,只想...
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举行日前,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遇见未来·上海维度——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秦皇岛路3...
■张寄寒刘觉剧照刘觉是上海越剧院的著名越剧演员,也是周恩来总理创导的越剧“男女合演”的中国第一代男演员之一。他从1950年代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培训班,毕业后在上海越剧实验剧团,几十年来,他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性格迥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如《...
■童自荣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近八十年了,一直生活在上海(大概也会在此地终老),可称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尽管我自忖还不典型,上海人的缺点我都有,而上海人的长处我很欠缺,比方那份聪明、精明,当然我是以自己是个上海人而自豪的。这年头都强调与众不同,强...
■张渊我的父母都是画画的,是吴湖帆先生的入门弟子。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来来往往的人都是画画的。包括我的舅舅陆抑非先生,当时他也在上海。所以无论是家里的亲戚,还是父母周围的朋友,整个就是一个画画的氛围。但是,奇怪的是,我小的时候,父母并没想过将来...
■黄进捷6月15日,我去上影集团退管办,这是我退休29年第一次“回门”办事。因为家在虹口,靠近宝通路电影技术厂,我的组织生活就“挂靠”在技术厂退休支部。我乘地铁三号线,当初转业到上影厂报到的情景历历在目。出站一看,完全傻了,满眼都是纵横交错的高架...
■王世仁林徽因与梁思成我于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营建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营建学系,改称建筑系或建筑学系。当时,系里只有梁思成、林徽因两名一级教授,但是自1950年后,梁、林二位就不再授课了。梁先生被任命为北京...
■陆寿钧我自2016年起至今,为《上海采风》写了近40篇文章,都是为对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老上影人所写的。阿戴每篇都看过,看后都来电表示鼓励。令我想不到的是,他还十分认真地为我写了一篇文章,寄我听取意见后再修改。我把它扣下了,因为我没有像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