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45 次
音乐列表
近日,由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主办,沪苏浙皖四地美协、书协、摄协、民协和浙江省文化会堂承办的长三角视觉艺术青年艺术家作品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隆重开幕。作为2020年度“艺·江南”系列主题活动的重头戏,本次展览是联盟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以青年藝术家为群体的...
柯玲杨光英,东华大学四期非遗学员,是一位真正的“双师型”人才——苗绣师和苗歌师。她是黔东南州苗绣工艺美术师,凯里市湾水中学苗绣指导老师,也是贵州黔东南凯里市苗歌协会会员、苗歌老师。刺绣与歌,既可以说是劳动与艺术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
童孟侯六年前我在我的“童言”专栏写过一篇《指挥家,我说你什么好呢》,近来感觉意犹未尽,续写一篇,也算是“之二”吧。指挥家分看谱指挥和不看谱指挥两种,我个人不太欣赏看谱指挥家,总觉得那样的话显得过于繁忙,又要读谱,又要翻谱,又要挥动指挥棒,又要顾及...
黄佟佟十五年之后,我写完人生中的第二部长篇《头等舱》,发表在六月刊的《上海文学》。为什么我要写《头等舱》?只是源于我内心的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女大学生在毕业三十年之后有如此多的疯妇。去年我突然接到一個老友的电话,她告诉我她想来看我,因...
顾振立随着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节目、直播带货等视频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和多元化,受众规模呈指数级上升的趋势,“大视频时代”已然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特点。进入这个阶段,我们再来洞察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就会有新的思考。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
庄大伟过去的人们喜欢“走人家”(串门),勿像现在亲眷朋友之间想要碰头聊天,不是约在咖啡馆、茶馆店,就是饭局。老底子常有人来家里白相,于是屋里墙上挂的物件便有了一种向客人展示、炫耀的含义。现在想起来,梳理一下,蛮有味道。镜框里的照片一家人家墙壁上挂...
本刊2020年第3期刊登王大宙的《担纲〈于无声处〉的舞美设计》一文后,该剧相关主创人员来电,对该文部分内容提出质疑。现刊登原市宫舞美队郑家勇来函,以为商榷。——编者1976年前后,我和章向雄、周贝贝、孙吴四人二十刚出头,互不认识,来自上海各工厂,...
陆寿钧中央电视台曾为原上海科教片厂的著名编导夏振亚拍过一部专题片,名为“中国影坛奇才——夏振亚”。我与振亚都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他比我高一届,学摄影,我学美术。我们都是平民子弟,无任何社会背景和专长,侥幸考进了这所电影学府...
俞晓夫逸飞是不可复制的。在中国美术界,只有他生前真正活得像一幕幕舞台剧,无论是生还是死,在美国还是回来,都被炫目的聚光灯投射着,我们好像统统都在暗部。看到群里这么多旧人长吁短叹,表达无尽哀思,其实都是陈逸飞前前后后那拨熟人(年轻人是没有的),回忆...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曾用译名刘半九。诗人、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20世纪40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之一。1949年后曾在长江日报社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任职,因受“胡风案件”牵连,丧失自由7年,在囚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