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对中国进行的研究,特别是在区域视角下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视角不断切换的过程。其中总体的趋势是从中心转向边缘,旨在形成一种从边缘看中心的视野。中原中心论、朝贡体系(费正清)受到“汉化”的质疑,常被指责为仅仅依靠中心出发的视角难以认识中国历史的全...
郑兴海湾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无疑仍是战争史上最值得关注的战役之一,显见的原因是,美军展示的高精尖的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震撼了世人,刷新了人们对于战争的认知,海湾战争因而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当代战争”。但这场战争的意义并不局限在军事领...
尹钛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论述古代雅典的城邦民主时有感而发:“政治异质性的规模、复杂性和程度(size,complexityanddegreeofpoliticalheterogeneity),在民主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异质...
孟晖最近,我被一本一千一百年前的技术专著迷住了,那就是穆萨三兄弟的《奇器之书》。在《丁缓的常满灯》(《读书》二0二0年一期)一文中,我介绍了该书中的三款“常满灯”装置,相信注意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会有一个好奇,书中的设计方案真的能够实现吗?会不会,这...
罗新黎巴嫩裔的法国作家阿敏·马卢夫(AminMaalouf)的小说名作《撒马尔罕》(Samarkand),以一部中古手稿的命运为线索,从手稿的出现到消失,差不多一千年。这部手稿是波斯文学的圣贤之一海亚姆(OmarKhayyam,1048-1131...
沈卫荣二00五年,哈佛大学中世纪拉丁语文学讲座教授扬·茨奥科夫斯基(JanM.Ziolkowski)先生发表了题为《超语文学》的长篇书评,同时对汉斯·贡布莱希特(HansUlrichGumbrecht)的《语文学的力量:文本学术的活力》和塞思·雷...
孙丹妍《读书》杂志二〇一八年九月号刊载了朱万章先生的文章《袁枚到底长什么样》,谈到随园老人为人乐道的女弟子事,提及清人蒋敦复《随园轶事》中记载画家尤诏、汪恭曾合作《袁枚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谓:“该图曾有两卷,‘一为米脂高篙渔观察长绅所得,一为...
王斯秧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信件体裁有三种类别。第一类以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的《致外省人信札》(LesProvinciales)为代表,面向公众,讨论哲学、神学、道德等重大问题;第二类以樊尚·瓦蒂尔(Vincent...
方仪力作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伟大毋庸置疑。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辟专章讨论斯宾诺莎思想,将斯宾诺莎哲学作为“一切哲学研究的重要开端”,甚至进一步断言:“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但斯学具有充分的整体性,理解斯学需完全把...
于成当代德国媒介理论家在论证媒介对人类的深刻影响时,经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我们的书写工具作用于我们的思想。”(UnserSchreibzeugarbeitetmitanunserenGedanken.)不难看出,这句话决定论的色彩过于浓重,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