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是宗教改革运动五百周年。关于这场运动的深远影响,特别是新教中的加尔文宗对于现代社会的奠基性作用,曾经在历史上得到诸多辩护。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马克斯·韦伯,他论证加尔文主义的信仰倾向于使他的信徒从事资本主义事业。然而近几十年来,很多人反对...
党晟一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是“由彼及此”或“由此及彼”的语际转换(interlingualtransformation),那么,翻譯西方学者的汉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视为“往而复来”的信息交流。因为汉学著作讨论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所以其中必...
王璞一《少年中国:国族青春重塑与成长小说(1900-1959)》(YoungChina:NationalRejuvenationandtheBildungsroman,1900-1959,哈佛大学二0一五年版;以下简称《少年》)的序幕弥漫着晨雾,...
王嘉乐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的某一天,古稀之年的皇帝因新得的一方旧砚而欣喜不已,提笔赋诗云:书窗恒是伴南人,活眼一如月沼涵。十砚轩珍得其二,半欣聚古半怀惭。“十砚轩”三字提示了该砚的来处—黄任的书斋,对闽派诗人有所涉猎的学人必听过黄任的名讳,然...
张宝明说到“化成天下”的人文学,学界每每援用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诗意的栖居”以自鸣。然而,一个不能回避的人文情境还在这里:一方面是光鲜亮丽,一方面却是遍体鳞伤。对于从事这门活计的伙计们或称人文学者来说更是不免长吁短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毋庸讳言...
当年的“改革开放”,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是终于有机会结束了历时五年的知青生涯,得以进入四川医学院念书。这里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前华西协和大学的医科。走进校门,除了门类众多的医学教科书和令人恐惧的人体骨骼,最让我感到新奇有趣的,是华西大...
冯庆一七九○年,康德晚年代表作《判断力批判》横空出世,引起了学问界极大反响。在其中,康德提出了如下的判断:花朵是自由的自然美。一朵花应当是一种什么东西,除了植物学家之外任何其他人是很难知道的;就连这位认识到花是植物的受精器官的植物学家,当他通过鉴...
罗岗等罗岗:作为人文知识分子,虽然当代社会的“人文性”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在,但“人文性”并非一种可以固守的立场,也不是具有某种神秘起源的“精神”,更不是现在被“鸡汤化”的所谓“心性”,而是必须将“人文性”理解为与社会生产条件特别是物质生产条件密切...
叶诚生时至今日,与二十世纪相伴生的一代中国知识者大都已经走入了历史。细究这一代人的文化身份和精神姿态,人们很难用某种单一性来加以指认。如同现代中国所经历的漫长的转型一样,这一代文化人也始终夹缠在语义纷繁的种种“新”“旧”之间。实际上,这种置身历史...
张伟劼四百多年来,经由千千万万各国读者、作家、学者的解读,堂吉诃德已经成为某种永恒的人类精神的代表。《堂吉诃德》也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列入“文艺复兴时期”的章节。堂吉诃德的形象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文艺复兴是对人的发现,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