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平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文化版图中,罗兰与纪德围绕访苏的争论堪称一景。在罗曼·罗兰一九三五年访问苏联后不久,纪德于一九三六年受苏联官方的邀请,对该国进行了为期九周的参访。他返回法国后,不顾大批法国和欧洲左派人士的劝阻,出版了著名的《访苏归来...
赵旭东如果讨论费孝通晚年的思想,也就是伴随着一九七八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而有的费孝通“第二次学术生命”的不断展开而出现、形成和发表出来的概念、论述以及理论,行、访、实、知、觉这五个关键词是无法真正避开的,由此而对其思想的思考才是真正富有价值的。其中...
刘运峰二0一五年五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孙犁的《书衣文录》(手迹)(以下简称“手迹本”)。尽管《书衣文录》已经有了山东画报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两个版本,但这个“手迹本”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二0一三年九月版的《书衣文录》(增...
陈峰宋代以前,“酒池肉林”“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及“曲江流饮”之类的酒场故事,都与政治存在关联,或揭露沉湎误国之祸,或描写暗藏杀机之心,或表达指点江山之意,或彰显仕宦交游之趣。不过就政治话题而言,这些酒桌上的往事,都远不及宋朝那样丰富多样。...
如果追溯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应始于甲午战后;一八九八年六月,被誉为“留学日本的宣言书”的张之洞所著《劝学篇》之广为刊布,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日本,则以亲善提携、保全东亚为名,实则意在培养中国的亲日势力,积极推进中国学生留日事宜。这些留日学生...
孔令伟或许今天多数人对于拉达克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然而这个位于今天印度、巴基斯坦、中国西藏与新疆交界一带的神秘国度,在两百多年前却和清朝有着密切的文书往来,甚至为清代中国提供了大量关于南亚、中亚、俄罗斯乃至中东的情报与地理信息。然而过去由于史料的缺...
傅刚一《玉台新咏》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署名徐陵撰,这与现存《玉台新咏》署题一致。至于徐陵署陈衔,当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殆后人之所追改”。全书共十卷,收录汉代至南朝梁有关女性题材的诗歌六百多首,许多优秀诗歌赖此书得以保存。与诗文并收的《...
郝志东近年来读过不少回乡见闻,多数作者都不看好农村的未来:空心化、老年化、百业凋敝、垃圾围村、衰落、即将消失等等描述不一而足。那么农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境况,到底有没有未来,如果有的话,是一个怎样的未来?的确,在城镇化的大潮下,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去...
刘晗在世界好战气氛日益浓重的今天,“国际法是不是法”的老问题,再度引人深思。自“二战”结束以来,通过国际法消除战争、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就一直流行。用著名法学家、联合国法律秩序的阐释者凯尔森的话来说,国际法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法律的和平”(Peace...
邵建斌历史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因后人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理解角度的不同,对历史的理解有时则与历史本身有些距离。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对历史缺乏理解之同情是不可轻易忽略的一面。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整体氛围、社会心理、风俗习尚,这些因普遍存在而被人们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