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忱一、备受尊崇的冷遇:陈翰笙学术遗产的当下境遇享年一百零八岁的陈翰笙(一八九七年二月五日二00四年三月十三日)一生跨越了三个世纪,其晚年的自传题名《四个时代的我》,本为平实描述,却令人顿感沧桑。即使只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阅尽人间春色”的经...
江湄经史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这是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所在。讲中国传统史学,不能脱离经学来讲,正如讲中国经学不能脱离史学传统一样。自司马迁继孔子《春秋》事业而作《史记》,中国史学建立起自己的传统,“故志新乘所由绳绳靡绝”,这一史学传统非常...
黄修志对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的人来说,丸山真男是一个永远无法绕开的山峰,他在《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中通过分析日本朱子学和荻生徂徕思想发现了日本前近代即江户时代的近代思维,由此阐释明治以后政治思想的渊源所在。那么江户思想家是如何重构朱子学甚至颠覆朱子...
孙飞宇社会学在中国的历史并不算长,这当然与社会学起源晚近有关。社会学本身可以算是一门现代性的学问,它的出现已经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其研究的问题意识和领域,自然也都与现代社会相关。而在中国社会学领域内讨论西学,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比较复杂:社会学这门学问...
汪家明我是十四岁遇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之所以说“遇到”,是因那时“文革”初起,学校停课,无事乱读书,遇到什么读什么。先是遇到第三册,卷六到卷八。那个小姐姐安多纳德多让人感伤啊!这一卷只有短短八九十页,就把一个富裕幸福家庭受骗破产,父母去世,...
孙庆伟因为我专注于中国考古学研究,对西学完全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认识,这里只能从考古学科的特性出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人们通常把宋代以来的金石学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实际上这个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就曾经比较过宋代吕大临的《考古...
马万利约翰·菲尔林(JohnFerling)是美国西佐治亚大学荣休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国“建国之父”的历史研究,长于以人物复原历史,著述颇丰,我们不妨称他的系列研究为“国父史学”。在新近出版的《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美利坚是怎样炼成的》(Jeffers...
【編者按】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对三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界影响深远。二0一六年岁末,三联书店召开了纪念研讨会,六十余位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读书》特别邀请其中六位年轻学者,涉及法学、社会学、考古、经学、历史、哲学、宗...
陶东风犹太人哲学家阿维夏伊·玛格利特(AvishaiMargalit)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一九七0至二00六年),也是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下属历史研究院的乔治·坎南教授(二00六年以后)。《记忆的伦理》(TheEthicsofMemo...
自从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什么是货币就一直是被不断争论的问题。学习经济学的人无不熟知这句话:“货币就是那些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东西。”但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这句话毫无信息量。因为政府要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弄清楚经济运行中到底有多少货币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