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十洲知会他,他就动身了。想必他在那边是更加寂寞了。在日本学界,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依田憙家早就没人请他出来讲课了。在那些人看来,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个过去的时代,而且,他为此做出过的学术研究都是错误的,他是一个毛泽东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没人理他。...
黄忠廉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八四八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已问世一百六十年了,这册三万余字的小书在中国历经了二十多次翻译,主要有两种翻译形式,一是变译(摘译、译述、缩译等),二是全译,而且变译先于全译。一部新书在异域传播,起初多是介绍性的变译,后来才是完...
黄方毅今年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创立八十周年。北京美术馆东街二十二号三联书店门口,横匾上书写着的“生活·读书·新知”六个大字,字字沧桑,笔笔有力,见证了历史变迁与岁月更迭。而其中“生活”二字,系由我的父亲黄炎培在八十六年前所写,《生活》周刊也...
李丹婕“条”是川西羌族方言中指随便谈谈的话,真假不必当真。对于“神话”,当地人常说那是“条”,而“历史”,他们认为是过去真正发生过的事,如果有人怀疑,他们会认真地争辩说:“那不是条呦!”至于“经验”,他们则更清楚地说明,那是亲身的经历。但事实上,...
王侃关于沈从文在四十年代的小说,不妨从《虹桥》说起。这个与《看虹录》和《摘星录》创作于相同时期的小说,也许能为我们理解后两者提供某种门径。这是个关于四个年轻人的故事。叙事伊始,分述四个年轻人的身份与来历,有着“各表一枝”式的细密、从容甚至冗赘的气...
张旭东学术研究也有潮流,但吕思勉先生是不跟的。潮流过来,很自然地分了新旧,适应潮流的就是新派,不适应潮流的就是旧派。当时的潮流是西边过来的,比如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那当然就是要寻找新材料。陈寅恪为王国维学术做出三项总结: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
赵汀阳...
这是二十几年前写的一本书稿,正式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也是十年前的事。二十多年前,我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余英时先生的研究生。我在申请学校时的研究计划一个是战国到秦的思想转折,一个是明末的思想。余先生当时甫自耶鲁转来,见面之后便说他认为我应该用傅斯年为...
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吹拂下,陈翰伯、范用、陈原、倪子明、史枚、冯亦代等知名的老一代出版家和文化人,创办了《读书》杂志。《读书》创刊伊始,就发出了反映读书界共同心声的呐喊:“读书无禁区。”她继承了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以思想启蒙作为...
赵士林“通”是一个价值上两可的字眼儿。可以是通达、博通、通人、灵通,也可以是通常、普通、通例、通病之类。《周易经传美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著者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提要中强调:“通,既是全整、通盘之通,也是贯通经传之通。”其所谓“贯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