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鸣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于当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早期主要以对用户的社会调查为特色,由此发现的诸多问题逐渐成为其后理论探索的重点。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与注意分配?手机流行如何影响到公共空间中的身体活动与自我...
步超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圣·茹斯特,曾这样说:“十八世纪应当被送入万神殿。”但是,历史总是具有“后见之明”。紧随其后的十九世纪,似乎更有理由被送入万神殿之中,供后人反思、崇敬。托克维尔认为,一八四八年革命,实际上是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逻辑延续。因...
沈林许多人爱在台上演戏,常是因为演戏的时候,原本无聊无趣、无声无臭的日子,陡然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了。为了这高于生活的体验,舍本赔吆喝他们都在所不惜,难怪被人叫疯子。看客喜欢看台上戏耍,不仅为台上的戏好看,还因为出了剧院可以继续评点台下的演戏人,好...
孙守飞一八九五年,马克斯·韦伯发表了他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的就职演说:《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说道:“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王蒙赵本山出道已经二十多年,近十年来他由于与国家强力传媒的互相支持而影响不断飙升,到了二○○九年,他和他的徒儿小沈阳与毛毛(丫蛋)的演出,已经成了“春晚”核心。他的电视小品《不差钱》,还真有点琢磨头儿。有些精英或自命精英,对于电视小品之类是不买账...
方维规作为海外汉学的直接参与者之一,我一向关注中国学界三十年来关于“汉学”研究以及近来关于“汉学主义”的相关讨论。该说的似乎都说了。可是,鉴于“汉学”和“汉学主义”论题依然具有的现实性,我还是想就相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我想谈的是两个问题:一、“...
徐葆耕陈丹青先生在一次谈话中,劝告对文学有兴趣、有作为的年轻人“不要上学,不要上中文系,中文系害了他们”。他高度评价韩寒拒绝复旦中文系的破格录取:“韩寒主要是他放弃了大学,他没有把自己放到监狱里面去……他要是现在还在念研究生,马上要考博士生,他就...
邓宏琴在目前根据地史的研究中,对于社会经济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不仅牵涉到对根据地农村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变迁状况的认识,而且对于今日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一个中心议题。从现存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根据地社会经济的探讨,较早时期的学者多集...
杨慧林大约四十年前,法国学者若瑟·佛莱什(JoséFrèches)写有一篇长文《从法国汉学到国际汉学》。在详尽梳理了汉学的历史之后,他发现“大众对中国的兴趣”是“汉学生命力的条件”。固然始终有一类“穷人的汉学”热衷于中国的“天灾、混乱和灾难”,由...
袁剑中国作为一个有别于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传统多族群国家,其边疆史有着鲜明的“中国性”,这种“中国性”一方面体现为中国的文化主体性,表现为总是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以中原文化观观照中国边疆史,但在另一方面,正如社会人类学家施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