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谨最近十来年,我一直致力于濒危剧种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经常往来于北京和各地之间,考察各地濒危剧种的现状,与那里的剧团、艺术家们,尤其是政府官员们商讨这些剧种的保护策略,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些濒危剧种的生存与延续提供一些帮助。瓯剧无疑也是典...
邓正来杨昶兄嘱我为《读甲》一书写个序言,我想都没想就应允了下来。在我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如此爽快地应允为人作序和作文,这可以说是第一次。之所以承诺此事,实是因为我与杨昶兄之间近一年的交往,“迫”使我对诸多原本并未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思...
刘浩明拙文《从好言到好智》(《读书》二○○四年四月号。以下简称“上文”)扼要地回顾了德语文化圈内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期,古典和罗曼语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以及这种发展同哲学的关系,并大致勾画了作为精神成长过程的从语文学到哲学的运动。在这样一个历...
陈方正初次知道何炳棣先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中文大学书店买到刚刚出版的《东方的摇篮》。当时正要到牛津哈特福德学院进修,遂藏行箧相携。这样,一个空闲而又灰暗的星期六下午,无意中拿起此书翻阅,竟深受吸引不能释手,一口气读完。当然,这主要是受其雄辩...
高桥润二郎十五年前,我就来过北京,此次再访,觉得中国变化很大。最使我惊奇的,一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二是夜晚变得明亮起来的街道;第三,街道变得整洁了很多;第四,服务人员的态度热情了起来。给我感受最深的这些变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也是理所当然的。物质的...
王军(新华通讯社):《城记》由三联书店出版之后,得到社会各界很大的关注,身为作者,此时的心境,与当初写作时相似,仍是诚惶诚恐。所谓惶恐,一是我深知要准确记录北京城的改造史,《城记》仅为一开始,虽然我努力收集史料,但仍有大量档案尚待公开;二是但凡记...
朱小贤等关于“戴笠”之一说《读书》二○○四年第六期刘东先生的《舞蛇者说》提及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之所以取名“戴笠”、字“雨农”,可引申为“雨地寒士”的形象,暗示出“出身寒微”、“贫贱不移”乃至“富贵不忘”等一系列附着了正面伦理价值的语义:亦可引申出“...
杨燕迪二○○四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遵循一贯的原则,在本年度的节目组织中继续积极推出“新人新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安排不仅突出上海本地的音乐创作实力,而且有意扩大视野,着力展示华人文化圈、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新作成果,显露出上海文化特...
吴文光杨志超,男,甘肃人,大学毕业,三十六岁,已婚,女儿六岁……这是一九九九年有关杨志超的基本描述。读这些可以顺理成章地猜测,这个人应该属于我们社会中的正常环境中的正常一员,在某个单位或者公司供职,下班在家和妻女吃饭,围坐电视机前,辅导下一代学校...
周保松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ThePassionoftheChrist)在全球引起广泛讨论。耶稣受难,按《圣经》的说法,是说耶稣作为上帝之子,甘愿背起十字架,以他的身体和血,洗脱世人的罪。耶稣于三天后复活。如果我们将耶稣复活和作为人子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