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用最为概要的说法,二十世纪中国的油画传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西方的绘画传统(这一传统又包括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和十九世纪之后出现的现代主义传统),另一个是五十年代之后的苏派传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西方绘画传统在二十世...
高山杉哲学家殷海光(一九一九——一九六九)是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论的宣传家,是逻辑学家金岳霖和佛学家熊十力的学生,对现代数理逻辑和古代印度佛家逻辑(因明)都有相当的了解。可是,他在其名著《逻辑新引》里,却认为全部印度逻辑可以用佛家的因明括尽,而因明...
李小江平民化的战争研究是否可能?战争研究是否可以超越民族/国家继而进入到“个人”的日常生活?答案通常是两个极端,正如今天的战争研究表现出的实际状况:一种局限在军事学中,近于客观的自然科学,面对过往战争,无论是非对错,也无论民族国家,都可以放在沙盘...
岳健勇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总体趋向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得“一枝独秀”,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十分令人鼓舞。二○○三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1%,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为多年所罕见,特别是钢产量达到了二点四...
“文”的概念是东亚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史的核心概念,但这一简单事实在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一直为人们所忽视,鲜有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谈及。“文”的式微与现代性的理念(idea)息息相关。“现代”以及与此相关的理念登堂入室之际,也正是“文”...
郭熙志唐诗宋词汉文章,当今就算纪录片。中国的新纪录片在最近的几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说,和上世纪八十年代谈恋爱必谈弗洛伊德、尼采一样,现在文艺青年谈恋爱必谈纪录片。另外它也成为一门显学,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中国新纪录片的文字就多起来了,但读者...
乐黛云等乡土教育与人文素质人总得生活在一定的时段和一定的环境中,这两者构成的坐标就是人所生活的那个“点”。记得“二战”时期曾有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其中唱道:“我们自幼所喜爱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所谓“自幼所爱”,就是在你所生活的那个时段中...
程凯当《故宫》这样一部讲述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出人意料的高收视率时,“人文纪录片”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到来。但是,如果我们把归入“人文纪录片”这一笼统名称下的纪录片稍做分辨,就会发现其制作动机、调动资源和整合效果上...
赵川王墨林二○○三年底,王墨林应邀来北京参加港台小剧场展演。十二月三十一日晚在北兵马司剧场演完他编导的《黑洞之外》后,王墨林吵着要去天安门广场迎接二○○四年的到来。我和剧组的人,包括《黑洞之外》的惟一演员刘懋莹,来到天安门广场。那晚的情形,回想起...
杨晓民与所有艺术一样,辨识一部纪录片,最重要的是它的创作个性。在创作人文历史纪录片《江南》之初,面对当时风靡的纪实手法,我将其定位为“作家电视”,这种有意识的规避,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作为纪录片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或“非虚构性”已为纪录片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