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肖像一九四八年,美国学者克瑞恩·布林顿(CraneBriton)在其关于尼采的专著中,曾就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做过这样的估价:“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尼采的著作,无非出于三个目的,或者说要将其派作三种用场。...
金克木先生在《读书》发表的文章是大家爱读的。最近,金先生将近年来主要在《读书》发表的文章编集成册,取名《旧学新知集》。“旧学新知”,这个名字取得好,它不仅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文字的特色,而且也证明了《读书》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我们很想借它来谈谈《读...
钱锋一九六四年九月,由执世界计算机牛耳的美国IBM公司资助,在该公司新设立的约克敦高地研究机构中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新颖而又大胆:要公开确认计算机这种先进工具在人文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在当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计算机刚问世十余年...
李晨阳“自我”,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注意的中心问题之一。从普罗太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都把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自我”。笛卡儿可以称为最推崇“自我”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是可怀疑的,唯有“自我”不可怀疑。后来...
翁绍军纵观中西哲学史,会很容易发现: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位,西方哲学以自然为本位。中国哲学融天道观、认识论、伦理学于一炉,将道德的最高准则作为天地人的法绳,并把人的自身规范奉为目的。梁启超曾指出:“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先秦政治...
龙柏文由复旦大学主办的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一月上旬在上海举行。讨论会的主题,一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再估计,二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这两大课题,无不同怎样评估儒学传统相联系。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里面,又包括着近年在孔子和儒学问题...
林大中在和本世纪同龄的现代批评中,从一开始就有一股着重形式批评的潮流。这股潮流最初在欧美两大陆的两端,几乎完全相隔绝地发生和演进着。一端是英美的前期新批评派,还没有被世人称作“新批评派”的新批评派。另一端是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它们是后来滥...
赵丽雅这是一本一百多页的小册子,不是搞建筑的人大约不大会去注意它。然而它的作者TomWolfe,却不是建筑师,而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记者和评论家。因此,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就不能过于苛求它的科学性——尽管如此,当我掩卷之际,仍被作者严苛的语调和偏...
林尘从古至今,哲学上的论争经久不衰。大凡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几乎无一不想以自己精心构筑的理论体系一举结束这种局面,但结果非但未能如愿,反而使争论变本加厉。十七世纪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目睹自然科学和数学结束争端的明快办法,即按某公式计算一下双方论题所...
龚育之高路《刘少奇选集》下卷收入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关于全局的重大决策的一系列历史文献。它们是由少奇同志代表中央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上加以宣布和说明的。阅读这些文献,就在主线的轮廓上追踪了那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刘少奇选集》下卷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