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汉读《选堂集林·史林》近代的史学家往往是很博学的。王国维在甲骨金文、宋元戏曲、西北地理、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的成就,都是大家所公认的。陈寅恪的魏晋隋唐史的研究,成就当然是巨大的,但他的研究领域远不限于此,晚年写的《柳如是别传》就是研究明末清初史...
周汝昌读《迦陵论词丛稿》散记面前一册迦陵论词。世上名著如林,近来好书益富,目坏之后,皆不得读,当然无从发生“谈书”的兴会。可是这一回因见叶嘉莹教授的论词新编,颇有一些感触,情不能已,想略抒所怀,——这实在够不上什么“评论”。如果真想评介这部书,那...
高行健当代文学是很少被认为有杰作的,因为是当代人写的,写的又是当代活人的事,远不如古人写的死去了的生活那样幸运。崇尚已经作古了的人是文学史的事情,于是被注释、被评点、被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一经入史便成为大家,于是又被引证、被考据,成为准则,当作经典...
张大明聂绀弩杂文很值得一读聂绀弩是文坛老前辈。他经历广,创作种类多,杂文尤为世人所称道。人们对他还缺乏研究,我的认识也相当肤浅。因为研究左翼文学,知道他是左联成员,编过《中华日报》副刊《动向》,那是第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基地之一;知道他赞成“民族...
陈百楼《庄子·逍遥游》:“我起而飞,枪榆枋而上”。,音xuè,历来的注家都释为迅疾貌。这个词至今还活在徐淮地区的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如:“那个人地来了”,“那只鸟地飞了”等等。《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虺,音huǐtuí历来注...
文庸前些日子买到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小说丛刊《博异志·集异记》。《集异记》第十一页印有一篇故事,题目是“王涣之”,第一句说:“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齐名。”读后使我茫然不解:王涣之是谁?接着读下去,故事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的...
于其化游记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采别具的艺术珍品,可是这种文学样式,自古以来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古代有许多类聚区分的文学选本,却似乎不曾有过独立门户的游记选,有关游记的专论也显得寥若晨星。多年来各种文选层出不穷,却不见一本堂皇的游记选。本书的出...
余兆权在中国断代史研究中,明史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对这方面最欠缺的,是少了一本“论著目录”性质的工具书。自本世纪以来,国人研究明史的论文或专著,不下万篇(本),如何获悉并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以决定自己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对一位学术工作者...
翟边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和发行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本大型世界历史地图集。它从内容到形式悉照英文原版,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学者的历史观点。这本历史地图集原版是由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一九七九年再版发行,并先后...
王云缦电影与小说是两门艺术,但“隔行勿隔山”中国有句老话:隔行如隔山。在如今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这是常挂在人们口头上的话。只是当我新近读了美国电影研究家乔治·布鲁斯东的《从小说到电影》之后,却忽然想到:隔行勿隔山。《从小说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