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
《中国韵文学刊》是中国韵文学会和湘潭大学学联合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繁荣中华学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探讨中国韵文的特点和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诗词曲等中国韵文的作家和作品,并酌登少量现代和当代的韵文创作。
文集访问量: 3728 次
音乐列表
许松(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杜甫诗“足茧荒山转愁疾”辨疑许松(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足茧荒山转愁疾”一句,以往的注家普遍将“转愁疾”理解为“反而发愁自己走得太快”,这样的理...
[马来西亚]谭勇辉(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马来西亚)邱菽园诗歌的南洋地理文化底蕴[马来西亚]谭勇辉*(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马来西亚)摘要星洲大诗人邱菽园凭借着长期寓居南洋的经验,努力开拓南洋诗境。他的诗歌以新加坡为立足点,将地理空间扩展至与之相连接...
朱玲芝(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檃括,原作檃栝,本义是指矫正曲木的工具,后引申为校正、概括等含义。檃括词是宋代杂体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宋词的特有体制,罗忼烈先生在《宋词杂体》中有云:“这种体制,不见于杂体诗,在词里却相当普遍。”...
商宇琦(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陆游“戏作”诗的独创性商宇琦*(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陆游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高产诗人之一,创作了大量的“戏作”诗。《剑南诗稿》中“戏作”诗数量多、题材广,展现了陆游...
白帅敏(苏州图书馆古籍部,江苏苏州215002)杜鹃,又名杜宇、望帝、子归、鶗鴃、雋周等,是中国文化中既富于神话色彩又贴近士人生活的鸟类。考察唐宋词中的鹃声,需从杜鹃的三个传说言起。关于杜鹃的传说关于杜鹃,有三个传说最著名——杜宇化鹃、杜鹃啼血和...
仲瑶(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论五言体裁系统在南朝七言诗体衍生中的先期范式作用仲瑶(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作为七言诗体生成演进史上的最关键期,南朝尤其是梁陈时期七言诗体的突破以及体制上的诸多新...
付佳奥(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从正变到句法:唐代先后两种南北二宗论新探付佳奥*(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诗中“南宗”“北宗”的区分,始自旧题王昌龄的《诗格》。其后旧题贾岛的《二南密旨》中云:“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
惠联芳(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朱彊邨(1857-1934),浙江湖州府归安县埭溪(今属湖州市吴兴区)人。夏承焘(1900-1986),浙江永嘉(今温州市)。朱彊邨与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合称“晚清四大家”;夏承焘年方三十即任...
于涌(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934)定鼎嵩洛与北魏洛阳诗赋之复兴于涌(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洛阳471934)北魏孝文帝定鼎嵩洛后,不仅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更恢复了其历史文化地位。...
吴亚娜(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一批评之锋:王国维与学人之词学人之词最早由谭献提出,他将王士祯、钱芳标之词视为才人之词,将张琦、周济一派归为学人之词,而将蒋春霖、纳兰容若与项鸿祚三人词奉为最上品的词人之词。谭献作为常州词派的推衍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