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乡土人文版)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2000年1月创刊的期刊,前身是《读者》(乡村版)。《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乡土综合性文化刊物,前身为《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1月创刊,是《读者》旗下的第一份子杂志,现与《读者·原创版》、《读者欣赏》一同构成读者系列刊群。从2006年第1期开始,《读者》(乡村版)更名改版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对杂志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扩充。2006年7月杂志内文由最初的双色印刷改为全彩印刷。2009年第1期,《读者·乡土人文版》再次扩版,杂志开本由原来的16开放大至大16开,
文集访问量: 4662 次
音乐列表
文/赵焰火腿举起大王旗文/赵焰中国习惯于以淮河为界分南北,如果以饮食来区分,腌咸肉的为北方,腌火腿的为南方;吃咸肉的为北方,吃火腿的为南方。咸肉和火腿,代表着南北文化和习俗的某种风格。火腿是一种美妙的东西,它使得地方饮食文化上了一个层次,有一种质...
文/陶煜如何与一只蟹相处文/陶煜短袖衫还在满街乱晃,大闸蟹就已经脚痒难耐地爬上了最好的市口。从每年六月的“六月黄”开始,经历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的黄金季节,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正月二十,整整七个月。江南人的饭桌上若是少了蟹,这日子就差了点意思。而且...
文/叶成伟金陵名馔“美人肝”文/叶成伟南京人嗜鸭成风,南京“鸭都”之称,可谓名副其实。或许是吃鸭太多的缘故,南京人烹调鸭子的方法千变万化,炒鸭腰、烩鸭掌、盐水鸭肫、鸭血粉丝汤、鸭油烧饼,样样独具风味,就连被人摒弃的“鸭胰白”,也被烹制成了美食一绝...
文/胡文康图/全景视拓云端之上有天山文/胡文康图/全景视拓天山,古名“白山”,冬夏有雪,故又名“雪山”,匈奴谓之“天山”。唐时,也叫“折罗漫山”。在我国古代,“天”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被尊称为“天子”。以“天”为姓的山脉,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栏目组图/楚沙丘走向大海文/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栏目组图/楚沙丘“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这是南宋文天祥写的两句诗,所谓“苏洋”指的就是长江口的江面。700年过去了,长江口还是这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有时候,...
文/胡学文图/郭德鑫我们村庄的传说文/胡学文图/郭德鑫在世界地图上找不见我们村庄,在中国地图上也找不见,尽管它很大。我们村庄的人能找见,他们从来不用地图,如果说有图,那是长在心上的,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能寻见回家的路。心中有图的除了祖祖辈辈生活在...
文/殳俏盛夏的杨梅文/殳俏初夏时光,日头微辣,是吃枇杷的季节。剥去那层披着细绒毛的枇杷外皮,大口吞咽枇杷的甜汁,直吃得两手上有一种甩不掉的山野涩味,熟悉这味道的人抓过手来闻,开玩笑道:“是枇杷树的香气呢。”再转入盛夏,天气渐渐闷热得让人只想赖在室...
文/农人图/全景视拓祖屋文/农人图/全景视拓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它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它由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成了枕边的一滴晶莹的泪。在很长的时...
文/李小米故乡其实没那么好文/李小米上个月的一天,我在城里遇见来自故乡的陈二爷,他苍老了许多,走路气喘吁吁的。他是来城里看病的。想起在乡下时,陈二爷那时还年轻,精神抖擞,却是一肚子坏水。他常欺负我妈,有一次还寻思着要把我堂姐贩卖给一个外省的单身汉...
文/鲍尔吉·原野藤文/鲍尔吉·原野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藤选择做一根藤,是植物里的龙蛇。藤是植物里的猴子,它想去一切地方。藤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藤在悬崖上爬上爬下,没有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