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乡土人文版)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2000年1月创刊的期刊,前身是《读者》(乡村版)。《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乡土综合性文化刊物,前身为《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1月创刊,是《读者》旗下的第一份子杂志,现与《读者·原创版》、《读者欣赏》一同构成读者系列刊群。从2006年第1期开始,《读者》(乡村版)更名改版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对杂志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扩充。2006年7月杂志内文由最初的双色印刷改为全彩印刷。2009年第1期,《读者·乡土人文版》再次扩版,杂志开本由原来的16开放大至大16开,
文集访问量: 4663 次
音乐列表
文/刘顺儿妞图/全景视拓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文/刘顺儿妞图/全景视拓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一个听起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这颗镶嵌在北疆的碧玉,春天草长莺飞,夏天野花遍地,秋天满目金黄,冬天则覆盖在一片皑皑冰雪之中。若你来到这里,亲眼看...
山边马灯文/阙献荣在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沿着石仓溪溯流而上,在与芥源坑水流的交汇处,有一道名叫“八角县”的山岭,犹如一匹欲跃溪而过的骏马,固守在石仓溪畔。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边马灯”的发源地—山边下包村就坐落在这里。流传了几百年的山边马灯与八...
文/何少川从锦歌说起文/何少川锦歌是流行于我国闽南一带(主要是漳州地区)的民间曲种,历史悠久。据地方史志记载,锦歌初步形成于唐宋,明代基本定型。明清时期,乡里就有弦歌堂乐社。锦歌的表演形式,漳州以坐唱为主,厦门以站唱为主,用闽南语演唱,传统伴奏乐...
文/江河水...
文/苏更林草木染出帝王之尊文/苏更林宋太祖宋仁宗明太祖紫草红木樨柘树从雨后彩虹的绚丽多姿,到旭日初升的流光溢彩,从大江南北的青山绿水,到奇花异草的五彩缤纷,无不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多彩……人们对于颜色的向往自古有之,古人主要是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由于...
文/杨庆茹意见不同为何叫“相左”文/杨庆茹“相左”是表达观点不同的一个词语,这里的“左”是“相违”“相反”的意思,这个意思的产生与“左”和“右”的差异有关。“左”和“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比如,通常情况下,人的左右手灵活程度大不相同:...
文/阎泽川(朱晓晓摘自《太原日报》)“连襟”典故与杜甫有关文/阎泽川在我国民间,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又称“连袂”,还可以称作“连桥”或“一担挑”。这一俗称的由来,与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关。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者,两人性情相投,...
文/彭子诚图/全景视拓辣椒迷踪文/彭子诚图/全景视拓说到“五味”,很多人都知道是“酸、甜、苦、辣、咸”。其实,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辣”,先人把刺激性的味道叫“辛”,“五味”的初始说法是“酸、甘、苦、辛、咸”。中国土生土长的辛料很多,如姜、食茱...
文/佚名“孺子牛”原为贬义词文/佚名“孺子牛”是《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小儿子名叫“荼”,也叫“孺子”,齐景公非常喜欢他,晚年时对他更是到了有求必应、十分溺爱的程度。有一次,齐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戏,孺子撒娇,非让齐景公扮成老牛...
文/江薛图/康永君狗娘文/江薛图/康永君乡下人养狗,狗崽子都不愿从附近抱,因为往往前脚抱回家,狗娘后脚就找来,把狗崽子领回去了。我爷爷家与我家隔了一道山梁、一条马路,虽说站在屋后的山冈上叫得应,但山路弯弯曲曲,所以,我很顺利地把旺喜抱回了家,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