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本刊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承办并严格实施双向匿名审稿制的中英双语国际学术期刊,每年四期,于3月、6月、9月、12月30日出版。发表关于比较文学、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化等领域之原创性学术论文及书评文章;此外还设有比较文学年度报告、专题综述以及访谈等栏目。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文集访问量: 2679 次
音乐列表
西方的诗端始于目盲的荷马,而中国的诗则以“关关”的鸟鸣起首—若追根溯源,似乎东西方的诗皆与“听”密不可分。伟大的荷马首先是一个瞽目先生,侧耳倾听,想象海伦之美、木马屠城,而华夏民族的兴观群怨都开始于雎鸠声声入耳的鸣啼。对于海伦的倾城美艳,这位盲叟...
从内在的气质和精神的层面上来衡度,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无疑是接着1949年以前的“旧时期”往下讲的。为什么呢?因为比较文学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重新开始”,都是在经历了漫长的自我封闭之后,与“重新睁眼看世界”的急迫需要紧密相连。一百多年以来...
《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西比较诗学读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乃乔教授至今为止撰写的惟一一部专著,共72万字;在这部专著的《后记》中,他曾陈述了自己思考...
WhenUrsulaK.Heise’snowcanonictextSenseofPlaceandSenseofPlanet:TheEnvironmentalImaginationoftheGlobalwasfirstpublishedin2008...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一、世界史研究与“公元1500年史观”及“中心—边缘”论从18世纪孟德斯鸠一直到20世纪前期的马克斯·韦伯,欧洲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东方—西方”二元论与西方中心论。进入20世纪后,西方中心论观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但却变换了不同...
郝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经,过于注重“社会承诺”的新诗使读者始终无法挣脱社会语境的束缚。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也许还可以向前追溯),当代诗歌的写作却有了新的价值:语言的丰富性、文本的包容性以及内在诗质中的复杂纹理不仅意味着其所处社会语境的矛盾与...
简政珍亚洲大学从选择到接续洛夫的作品可以说为汉语诗树立了标竿,从二十世纪初期到现在,海峡两岸无出其右者。但细看其诗作的发展过程,早期与晚期略有不同。雅克慎(编者按:大陆学界通译为“雅各布森”)著名的立论:言说来自选择轴与接续轴的组合。洛夫的诗从早...
苏岩北京师范大学忧郁作为本雅明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事实上正是贯穿其思想历程的一条重要的艺术哲学线索,可惜的是这一条线索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本雅明的自传性回忆录《柏林童年》《柏林记事》等著作中多次提到了自己幼年时代的孤独感和忧郁感。忧郁不...
姜林静复旦大学在1942年出版的《陆地与海洋》中,卡尔·施米特以膜拜般的口吻谈论起鲸鱼—“一切动物中最强壮者”,以及捕鲸人—“所有猎人中最勇敢者”,他同时提到了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名字,并称,“梅尔维尔之于世...
陈明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欧洲有悠久强大的叙事文学传统。叙事文学的中心问题是“用文学描述对真实进行诠释或‘摹仿’”。在奥尔巴赫的煌煌巨著《摹仿论》中,可以看到,西方叙事文学传统对应着西方精神生活,具有史诗般的发展历程。《摹仿论》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