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33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胡谈
  • 谷一
  • 牧雪吹箫
  • 元宾

叶祝弟摘要:施蛰存将古典意象援入现代江南,又从西方借来意象抒情手法,使得古典知识与西方知识在江南书写中相互发明。这种以意象抒情为方法,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相互发明的地方江南,既不同于鲁迅的浙东鲁镇,也有别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构成了独属于施蛰存的...

浏览全文 阅读(30471)

摘要:过去在“重写文学史”的过程中,在史学思维上存在着两个层面的缺陷,其一是把整体的现代文学史视为不同的地域文学史的总和;其二是认为不同的地域文学史只有纳入整体文学史的宏大体系中,才能找到各自的位置,只有被充分地“格式化”以后,才能判断它为整体文...

浏览全文 阅读(30468)

马云鹭摘要:《酒国》是一部以文体实验见长的长篇小说,反讽、戏仿、元叙事等大量叙事圈套的运用,让《酒国》具有了无可置疑的先锋性;同时,因为有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厚滋养,文体实验本身便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酒国》实现了“先锋”与“...

浏览全文 阅读(30404)
莫言的“审美初心” 2023-11-09 08:48

张博实摘要:本文主要重读、聚焦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试图抛开外在光环对莫言的影响和遮蔽,发掘他在1980年代“向内转”和注重“文体创新”的主潮下,如何使其作品“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语言和文风在当时的小说界独树一帜。进而关注、探...

浏览全文 阅读(30486)

李东若吴俊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文学创作现象。莫言在精神资源与文学意图方面展现了“守成”的一面,而在形式创新与风格提纯方面则有其大胆的“创变”。在精神资源的掘进及其拓展、艺术革新与冒进的把握,以及“遗世独立的世界观和艺术观”...

浏览全文 阅读(30399)

摘要:本文主要以莫言的近作为基础讨论莫言近期的文学面貌。所谓的“诺奖魔咒”是一个虚假的命题,是一种不怀善意的揣度甚至攻击。莫言的近作仍然优质,并以更加我行我素的姿态突显其打油诗般的草根艺术精神。同时,本文也试图推测,莫言今后的写作将有可能在对“前...

浏览全文 阅读(30465)

韩聃摘要:日本学界对迟子建作品的研究,着力于探寻作家生活经历给予创作的影响,揭示作品中呈现的生命意象与作家生活场域间的内在关联性。迟子建的小说,更新了日本学界对中国东北的认识。面向作品中的“神秘性”,与西方“观看”的浅表化或“玄而未解”相对,在日...

浏览全文 阅读(30429)

杜英摘要:本文以1960年上海批判十八、十九世纪欧美文艺作品的活动为中心,检视新中国对于外国文艺的接受与本土文艺的生产。本文将“十七年”时期外国文艺作品在本土的接受与再生视为社会主义文艺生态系统的构成分子;将外国文艺作品译本及其衍生品视为社会主义...

浏览全文 阅读(30408)

丛新强李丽摘要:作为有声的“风景”,歌谣被嵌入表现宏大叙事的“十七年”小说,形成文本间的互文性。相伴革命进程的“革命歌谣”,既承载着革命历史话语,又保持着革命叙事激情,带来富有“神话”色彩的国家寓言书写。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劳动歌谣”嵌入小说中,...

浏览全文 阅读(30422)

陈扬摘要:新中国建立初,青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存在着很多困惑和焦虑。1954年发生的“《红楼梦》研究批判”提出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怎么读的问题,最终,古典文学的评价标准在学界得以确立,进而又规范、引导着读者的阅读。本文以《红楼梦》阅读为个案,探...

浏览全文 阅读(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