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35 次
音乐列表
宋红梅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及社会阶层的分化日益严重,国人对于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日益关注,在新时期出现了“底层叙述”的主流文学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所出现过的精神失守及道德伦理的混乱让许多作家对商业化时代下精神重构进行了丰富的...
蒋林欣摘要:在中国文论现代转型建构过程中,巴蜀学人表现不俗,他们逐步从边地意味较浓的“巴蜀”走向新文学的“中心”现场,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论辩,贯通古今,融会中外,指陈弊病,创立新规,在文学观念变革、文白之争、新旧之论、新文学质素及创作主体建构、现...
李晓愚摘要:贡布里希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史家之一,其探索的范围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整个领域。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教育者,毕生都为捍卫古典价值奋战。本文通过梳理贡布里希的著作、论文、讲稿等相关文献,分析阐明他的人文科学理念。贡布里希将人文...
宋伟吴泽南摘要:20世纪初,弗理契的艺术社会学作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被全面译介到中国。1932年苏联“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运动影响中国,弗理契艺术社会学在中国由大量译介转向全面批判。以“普列汉诺夫—弗理契主义”批判为核心议题,艺术理论界围...
王臻真摘要:地理学元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题材与创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对地方印象及地方想象的阐释、评价与提及。而地理学元素对中国艺术理论的影响远比西方更为突出,这一点在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中都有所体现。在“世界之中国”时代...
陈琳琳摘要: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门类间性”,是艺术学理论学科视野下艺术史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综合艺术品与艺术家两方面,考察文学与绘画的“艺术门类间性”,以此探讨跨门类艺术史的潜在空间及其可能的研究路径。题画文...
摘要:本文尝试将艺术学理论学科下的艺术史理解为一个总体性时代条件之下的间性联系体,认为特定时代的艺术史是在一种复杂的总体时代条件之下某些艺术门类之间跨越媒介的共生、互动、通效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叙述并不追求各门艺术历史发展的共同性、普遍性或一般性,...
吴键摘要:本文从中国现代的两个艺术史书写案例——刘师培《中国美术学变迁论》与李泽厚《美的历程》入手,探讨涵盖各门类艺术的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与样态。刘师培与李泽厚不约而同地围绕着“文化轮毂”模型,将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变迁,编织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主持人语:艺术史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目前急需深根厚植的二级学科领域之一。这里汇集了我和四位著者在中国艺术史的发生与路径方面的新近研究心得。我的文章梳理了中国艺术史从门类艺术史到艺术史的发生轨迹,对其原因和动力作了分析,还就艺术史的基本特性作了探讨,强...
摘要:艾芜南行开辟了四川文人“出蜀”的新路线,其选择南行既有家庭困顿、传统婚约的外在逼迫,也是其内心深处接受“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必然结果,艾芜以毅然决然的南行来践行“脱离家庭、脱离婚姻、脱离学校、工读互助”的理想与追求。本文从“地方”重新审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