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67 次
音乐列表
谢有顺摘要:李洱通过《应物兄》描绘了一众自己非常熟悉而又极其复杂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试图在一种巨变的现实面前,把握住一个群体的精神肖像,进而辨识出一个时代的面影。这种“现在”本体论综合了物质与精神、经验与伦理,是当代文学重大的价值。李洱在创作中大约...
周宁摘要:“非虚构小说”从命名上颠覆了小说的虚构本质,但在叙事模式上却呈现出典型虚构小说的文体特点。围绕这种跨界式的写作,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非虚构小说如何以叙事的“虚构性”表达其主张的“真实”。“不可靠叙述”作为虚构叙事作品的一...
李灿摘要:评论界对余华的长篇《第七天》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主要是认为《第七天》流于一种浮泛的新闻速递而缺乏文学之审美属性,但细读文本可知,余华《第七天》依然展现了其一贯的小说叙述才能,通过强化情境叙述、运用“多声部”叙述和言简义丰的审美风格而令作品...
郑杰摘要:考察21世纪当代中国语境中《四川好人》戏曲改编剧就会发现北京曲艺《北京好人》和越剧《江南好人》在主题上和当下主流文化中“寻找好人”这一社会现象不谋而合,在艺术追求上不约而同采取了民族传统戏剧的形式来实现“戏曲的复兴”,而在市场营销和推广...
摘要:本文梳理城市公共空间、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空间感和福柯建构的异托邦之间的理论联结,论述当立足于身体的当代剧场实践和表演空间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时,会拓展出超越“封闭想象”的公共空间和“开放想象”的公共空间的新空间感。此种由剧场实践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而...
李文平蔺玉娇摘要:《孤岛》周刊是一本最早创刊并发行于上海“孤岛”的抗战文化刊物之一,其选编的文章以文艺通讯为主体,利用“孤岛”特殊的政治环境,刊载了大量能及时反映全国战局的战地通讯、人物特写、战局时评等通讯文章,这些通讯文章不仅刻画出民族抗战风云...
董广摘要:影像、性别与政治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三重奏。战时体制下的大后方电影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扬弃,被赋予了“新工具理性”的蕴涵,并通过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互动,完成了民众动员的性别转向。外聚焦型叙事视点和固定内聚焦型叙事视点的使用,场面调度与画...
付冬生摘要:老舍一生创作了300余首旧体诗。1938—1946年间,老舍在重庆创作发表了近五十首旧体诗,约占其旧体诗创作的六分之一。可以说,在重庆的八年是老舍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旧体诗创作高潮。他的旧体诗主要以赠答诗、乡居诗和思乡诗为主,约占在重庆旧...
王昌忠摘要:抗战时期七月派立足救亡图存的现实语境,在深入理解和充分吸纳文艺人民性一般要求和共识原则的基础上,对文艺人民性作了具体化、现实化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共通性和具体性兼具的文艺人民性思想。人民观和关于人民性话语立场、人民性题材对象、人民性意图...
姚瑞洋摘要: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有着清晰的当代性指向。应物兄对历史与现实之虚无的抵抗、对世俗关系存在的反抗以及对“彻底的我”的找寻,探究了现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各种生存难题,也论证了一种“无物”以应物的生命哲学。应物兄在许多事上的无奈和惶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