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38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宋家园
  • 寒光
  • 孤独玫瑰
  • 丢丢
  • 九满

王确摘要:尽管鲍姆加登给自己提出的“Aesthetica”(美学)做出的解释就已经偏离了方向,但他在学科起点上的直觉和判断却是基本准确的,即美学仅仅是研究人的感性的科学,它的目标是感性的完善;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美学的学科独立已不是问题,但实际上...

浏览全文 阅读(24773)

摘要:中国的文学,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是语言和文字的文学。语言是所有文学式样的第一形象和第一灵魂。当下的文学之所以越来越不受读者待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言美感的丢失。语言的诗情,语言的画意,语言的韵律,语言的张力,都在很多作家的作...

浏览全文 阅读(24779)

邵晓舟摘要:“微创作”是通过微博平台创作和发布的各类文艺作品,涵盖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众多形式,较之传统文学作品,是具有文体层面的创新性的。“微创作”可分为文学类和图文类两种。“微创作”文体层面的特征从内外两方面来发掘,为相对的独立性、互动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758)

李子嘉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媒介和自媒介的产生,中国的传播现象也越来越复杂。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世纪之后越来越烈。新闻传播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立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冰桶挑战”...

浏览全文 阅读(24699)

方仪力摘要: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数民族文学对外...

浏览全文 阅读(24740)

摘要:价值虚无主义是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表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走向价值虚无主义中有不同的路径,大致包括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宣扬自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批判功能的消退等。而从总体上,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

浏览全文 阅读(24733)

刘玉平周晓琳摘要:人类对于环境的审美维度具有多样性,知觉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身体诸觉”的在场,中国文学城市审美才充满了丰富的质感。自汉代始,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便成为中国文学家体认和表现城市之美的重要依据,而主体身体诸觉快感生发的关键原因则...

浏览全文 阅读(24664)

何刚王开志摘要:不同时期郭沫若的四川叙述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叙述策略方式的选择背后是不同的叙述立场与思想:留学日本时期,出于恋乡的真挚情趣与家国情怀,四川既是能给自己心灵带来无限温暖的恬静自然的故乡,又是军阀混战割据、民众困苦的心痛之地;流亡日本时...

浏览全文 阅读(24677)

郝永摘要:持因革之辨逻辑考察,便会发现新文学运动的理学取向呈现因与革的二维存在:因,体现为内在传承;革,体现为主张革除。内在传承表现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及其具体内容的反对用典、对仗和避俗,契合于朱熹的相关主张上,更直接的则是新文学运动以理学白话...

浏览全文 阅读(24735)

王中摘要:如何寻找并建立一种新鲜有效的叙事语言始终是小说家的当务之急。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语言形式,成为了现代文学语言变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主题之一。方言天然地存在于在明清小说中,被自由、随意及普泛地使用。“五四”新文学提升了白话的地位,但方...

浏览全文 阅读(2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