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清明时,路上行人愁断魂。每年清明都是这样,早早地就计划着,邀兄唤弟地约好日子,准备东西去扫墓。虽说清明节很早就有了,据说二千五百年前周朝就开始了。《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可我真正过清明节却是结婚以后的事...
元霄的鞭炮一放,这年就过完了,学校也要开学了。火车票是早早就买好了的,一大清早把儿子送上火车,往日暄闹的家沉寂了,在书架上找书,无意中碰掉了一本像册,哗啦一打开,儿子幼年时胖嘟嘟圆润稚气的身影映入了眼帘,心中不免一触:时间好快呀,转眼儿子都比我高...
很早以前我就游过叠彩山,那年十八岁,没考中自己梦想的大学,心情沉重。记得那天天下着小雨,撑着把雨伞在风洞口转,看着雨水顺着风洞口顶上挂下来的藤萝流下来摔在石板上飞溅,象自己破碎的梦。当年都去了哪些景点现在都记不得了,叠彩山为什么叫叠彩山,风洞为什...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只要知道桂林的人都知道它。传说桂林的这个象鼻山原来是玉皇大帝的一头神象,它趁着玉皇大帝外出巡游的时候私自下凡来到了桂林。来到桂林的这头大象觉得这个地方山青水秀,洞奇石头美,山川河流田野,哪一个地方都美不胜收,于是就畅快地在奇山...
读罢余秋雨的《废墟》,掩卷沉思,不禁想着自己看过的废墟。是啊,我又看过几个废墟呢?四十五岁了,潮起潮落,物去人非,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的凋零,是废墟吗?余秋雨说:“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个人留连盘桓的磁力。”那一片瓦砾场那一栋栋遗弃的厂...
塔山是桂林最小的石山之一,可能是因为它小,所以总是依附于跟它在一块却又比它大得多的穿山而被人提起,它和穿山共同组成桂林古八景之一的“穿山塔影”,就好象它只是穿山的影子一般。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基尼斯世界之最中,桂林的象鼻山,伏波山,七星...
桂林的訾洲公园在春节期间正式开放,市民可以免费参观。从电视中得知此讯后,我按捺不住一往观之的欲望。为何訾洲公园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因为訾洲是我十分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岛。说它熟悉,几乎天天都看着它,它就在我住的安新洲的对面。四季变换,烟雨晴岚,草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清明节的千古绝唱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农历的前三后四这一个星期之内去野外踏青,扫墓,祭奠亡灵。其重视程度,几不亚于春节,特别是在农村,全家老少男女,带上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