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91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香灵儿
  • 林沐风
  • 新雷第一声
  • 岚若西谷
  • 牧雪吹箫
  • 混沌虚空

摘要:本文以莫言长篇小说《酒国》为例,从文本中人物、意象、情节的荒诞表达与内涵,叙事结构的荒诞与陌生化理论,荒诞文学利与弊的反思三个方面解读莫言作品的荒诞文学叙事艺术,感受其文学价值、审美情趣与核心思想。关键词:荒诞性意象表达方式内涵陌生化理论利...

浏览全文 阅读(30226)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疾病意象符号的特征,指出它与抒情主体精神世界的纠葛关系,并点明疾病不仅成为一个意指符号,更成为主体隐藏的体验模式;而与杜甫相类,鲁迅也有一系列疾病符号,并用以表征国民劣根性、启蒙、疗救等一系列重要命题,发展了一套丰富...

浏览全文 阅读(30220)
矛盾之间的鲁迅 2023-11-09 08:48

摘要:20世纪前半叶是思想文化激烈震荡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在多种思潮的冲击下表现出许多矛盾,包括其思想、作品及生活等方面。作为新文学中最耀眼的巨匠,鲁迅身上的矛盾是最复杂突出和引人关注的,例如他激进决绝的反传统态度与个人生活、写作中对传统的因袭...

浏览全文 阅读(30200)

摘要:格雷马斯用符号方阵的形式把意义的基本结构拆解到了极致,《祝福》中祥林嫂的“罪”正好呈现为一个完美的符号方阵图式。赵毅衡教授提出符号方阵的“十元素格局”把符号方阵“化静为动”,展现了“罪”的叙述在层层否定中的展开过程。祥林嫂这个封建礼教下无辜...

浏览全文 阅读(30168)
场域转换与符号权力 2023-11-09 08:48

摘要:鲁迅小说《离婚》的核心事件在于七大人对爱姑“离婚”事件的平息。一个“城里的七大人”是如何将一场三年里闹了四次的离婚事件悄然平息的呢?本文将从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入手,引入“场域”和“符号权力”概念来重新解读《离婚》,以展示当时中国乡村的权力...

浏览全文 阅读(30117)

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塑造的人物不胜其数,个性复杂多维。本文试图从性别政治的内涵阐释《红楼梦》中的性别意识,立足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围绕以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为代表的女性人物,考察其在生理性别上的女性特点,挖掘其在...

浏览全文 阅读(30131)

潘雪陈达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在古典小说的范围内独树一帜,更是影响了清末以后乃至现当代描写大家族题材或者世情内容的作品。曹雪芹对于世事的洞见和经历让《红楼梦》的故事起起伏伏,內容深刻。同样使得《红楼梦》这个故事不落于俗套的还有文本写作的艺术...

浏览全文 阅读(30082)

摘要:《红楼梦》所处和表现的时代中,“存天理,灭人欲”禁锢着人们的情感欲望,“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盛行,世人忽略了对内在道德的要求,面对此种情况,曹雪芹决定“为天补情”,即以宝玉对女儿们的一种没有功利色彩的、纯洁无瑕的感情补儒家思想文化之天,整部小...

浏览全文 阅读(30091)

摘要:关于梨花喻指宝钗,清代《红楼梦》评点由梨花而梨香院而宝钗,兼由梨花而宝钗。前者或从位置和布局着手,由“也非正道,恰是终南”批评薛氏母女行事殊欠光明,沿“梨香院……在东南”发掘宝钗之不祥;或从功用出发,以“梨香院又住女伶,大有意在”深刺宝钗,...

浏览全文 阅读(30060)

摘要:小红作为红楼四玉之一,虽是丫鬟,却有名有姓有来历,作者亦不惜絮絮言之。清代《红楼梦》评点对小红的关注比较广泛,涉及多个方面。关于名字,“小红”二字或隐含宝黛,或实指黛玉影身;关于容貌的评说,或出以平实之论见仁见智,或强调艺术表现由笼统到具体...

浏览全文 阅读(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