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201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林沐风
  • 岚若西谷
  • 山里狼
  • 菊下香
  • 王笑
蘩漪的反抗为何失败 2023-11-09 08:48

摘要:在《雷雨》中,蘩漪“火山爆发”般的抗争最终走向了失败。解读蘩漪反抗失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雷雨》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她的悲剧有受旧式教育与新思想双重影响的原因;有那个时代“夫唱妇随”的封建旧家庭伦理...

浏览全文 阅读(22650)

刘红霞陈媛华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它跳出道德批评范式,由孰对孰错的评介,转向对伦理选择的阐释,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本文便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雷雨》进行了新的审视,从门当...

浏览全文 阅读(22670)

摘要:《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用人策略对其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人无疑是三国乱世中的成功者,知人善任无疑是其共同点,但由于出身、政治资本等方面的不同,三人在用人策略上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法、刘备之义...

浏览全文 阅读(22790)

摘要:《三国演义》呈现出“尊崇刘备”整体倾向的原因,除了有传统认为的刘备“汉室宗亲”的正统出身以及对刘备、诸葛亮“仁政”的肯定,更在于《三国演义》广泛流传过程中,说书人广泛吸收了普通百姓对刘备白手起家、拼搏上进、与兄弟患难与共的进取精神的肯定,树...

浏览全文 阅读(22874)

摘要:李纨青春丧偶,惟知侍亲养子,守节抚孤,清代《红楼梦》评点予以一定关注。关于名义,或云“李”即“理也,礼也”;“纨”即“完也”,或“取其洁白,为完人也”,或“为守礼完人”,意指李纨守寡贞洁之品性。或云“纨”即“扇也”,如秋扇见捐,而奉扬仁风,...

浏览全文 阅读(22899)

摘要:概念隐喻是一种跨认知域的映射。概念“战争”常被用来映射“健康”话题,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战争”隐喻为受众构建起了对“疫情”的认知框架。文章基于这一概念隐喻,对主流媒体“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做了语域分析,疫情报道中表达应对疫情...

浏览全文 阅读(22923)

摘要:超越性是后期浪漫派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这种超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超越,如对政治与他人的超越;二是内在的超越,即对自我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又有入世与出世两种形态,前者显示出不计较一己之私的博大,后者追求宗教中的“虚无”和“空”的境界...

浏览全文 阅读(22905)

王曼利王玉玲摘要:哲学与其他学科中时空的二元分化以及重时间、轻空间的研究态势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几乎各学科领域从此都发生了空间转向。秦岭古道是我国重要的道路遗迹,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但却存在着景观失忆的危机。从空间生...

浏览全文 阅读(22966)

摘要:小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代表作品,戴思杰用法语创作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特殊年代的故事。作者的双文化背景决定了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中法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试图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小说中的文化冲突进行简析,使读者能够更...

浏览全文 阅读(23025)

祝慧婷韩竹林摘要:文学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对目的语认知环境中的各个层面进行选择,其中包括语言形式、翻译策略及文化因素等。本文以澳大利亚作家格兰·菲利普斯的短篇小说《惊涛》为例,探讨顺应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关键词:顺應论翻...

浏览全文 阅读(2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