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峰越南杜甫研究一方面是越南汉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另一方面也是东亚汉文化圈杜甫研究的薄弱点。二十一世纪以来,越南杜甫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越南杜甫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将越南杜甫研究置于东亚汉文化圈...
苏德《诸将五首》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创作的政论体组诗,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历代诗家对其评价颇高。仇兆鳌称其“与《秋兴》诗并观”;浦起龙更是认为杜甫《诸将》“五诗纯以议论为叙事,吁谟壮彩,与日月争光,出《秋兴》之上”。杜诗...
谢可欣“丁卯句法”,语见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拗字类小序:今江湖学诗者,喜许浑诗“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以为“丁卯句法”。殊不知始于老杜,如“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
张诺丕杜甫为送别友人元二,作《送元二适江左》一诗,诗云: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诗中“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一联,经历了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的注释历程,但是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及...
李江才一、严武死前去蜀与死后去蜀相关论据诸家考定的杜甫离蜀时间大致不外乎严武死前去蜀和死后去蜀两种。死后去蜀说本《旧唐书》:“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其后如《...
沈润冰自唐以降,杜甫多出现在笔记文献之中,成为后人议论、书写的对象,如孟啓《本事诗·高逸第三》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云:“子美盖亦好饮者,不然,又焉得醉中诋严武,几...
曾亚兰1981年1月,我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研究部工作,时值《草堂》(今《杜甫研究学刊》)创刊,我即成为专职编辑,进行创刊号编辑工作。初期的在编专职编辑人员只有濮禾章先生、古元忠先生和我三人,濮先生和我做文字编辑工作,古先生做美术编辑工作。编辑人...
刘婧《纂注分类杜诗》是朝鲜世宗时期由内府编纂的杜诗汇编本,此书的编纂总裁是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在朝鲜世宗二十五年(1443)成书之后先以初铸甲寅字印行,后代又有甲辰字、训练都监木活字和木板翻印本,在朝鲜四百余年间翻印种类和次数较多,又是其他相关种...
[日]佐藤浩一一、问题的所在杜甫一生勤奋咏诗,从他的作品数量上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杜甫现存的诗歌已多达1457首。这个数量要比同时代诗人的多出许多。无论从作品的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杜甫都不愧为代表盛唐的一位诗杰。但1457首这个数字只不过是现存的作...
张忠纲杜诗在中唐已大行天下。到晚唐五代,亦应得到广泛的流传。但此时战乱频仍,社会不安定,故保存下来的资料较少。杜甫天宝十三载(754)所献《进〈雕赋〉表》即说:“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而流传至今作于天宝十三载前诗歌不过一百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