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十八个手印》有感凡是了解“三年困难时期”安徽饿死四百多万人(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河南一九六0年人口死亡率由一九五七年的11•80%上升到39•6%(信阳地区光山县“人人戴孝,户户哭声”,有个村子有23名党...
看电影《集结号》有感看完了《集结号》让人心里很沉重,为无数个无名英雄感到不公平。他们战死沙场却落了个“失踪”的名,“谷子地”的所有遭遇都可叫做“战争后遗症”。如果说每一位烈士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的话,这部电影给人的震撼就如同波涛汹涌。感谢导演冯小刚...
看电影《邓稼先》有感含着眼泪看电影《邓稼先》,看完后一时不知道如何发表感言。千千万万烈士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新中国,今天祖国的强大又主要靠了广大的“邓稼先”。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没有知识的社会就会和原始部落一般。可恨罪恶滔天的文革和极左政治,几乎把...
看电影《长安街》有感《长安街》是一部纪录电影,寄希望它是一面折射历史的明镜。可惜没有把明清两朝的兴衰交待清,只是把长安街当作了近代史的见证。结合着信史看《长安街》,就知道陈独秀、李大钊才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正宗。靠了他俩的启蒙,才把有良知的知识界...
不要小看不喜欢的事物人们对世间事物表示喜欢或不喜欢的时候,往往是用传统的、世俗的或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作为衡量标准的。这种衡量标准的接近或一致,对社会的稳定、对各种文化形态的谐调是大有好处的。正面事物自有其值得人们喜欢的价值。如何认识人们不喜欢的反...
赞“中原第一雪”于是洁白温馨寻常景士民雅俗乡土情画家于士民的父亲跟我是同龄人,是一个胡同里长大的童年伙伴,当我用自己的两本小说集跟其“交换”来一册薄薄的《于士民雪景画集》时,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画作表现的“诗情画意”一连几天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总...
老子今译刍议之三(下)第五十七章原文:以正治国〔1〕,以奇用兵〔2〕,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3〕。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
老子今译刍议之二(中)第二十九章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1〕,吾见其不得已〔2〕。天下神器〔3〕,不可为也〔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5〕,或强或羸〔6〕,或挫或隳〔7〕,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注释:〔1〕取天下,取...
老子今译刍议之一读书笔记摘编郭世铭著《<老子>究竟说什么》一书的今译部分说明中国人对《老子》一书的“校释”、“校订”、“校勘”、“正诂”、“新译”等等从古至今多达三千个版本,论文更是数以万计,这些著述对老子思想的认定上不仅分歧很大,每...
一个梦中故事圆了我写小说的梦(我是怎么开始写小说的)我是山东人,一九三九年出生,一九五0年十一周岁时才开始上小学,“高小”没有毕业就于一九五五年冬当兵去了,算是一九五六年的兵。我一共上了五年学,却有两年时间迷上了小说。最早看的小说是《家》、《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