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4420 次
音乐列表
林宝卿(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一个方言区或一个省内的某个方言点之所以能逐步发展成为这个方言的代表,除了方言发展的内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外在原因,即由人们共同的交际需要所决定。在交际方面,该方言点在本方言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
陈勇健(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马来西亚槟城11600)一、槟城巡按庙的来历槟城巡按庙三王府坐落于槟岛东北部、离首府乔治市不远的郊区日落洞霹雳冷(PerakLane,Jelutong),是成立于1969年的闽南王爷庙。该庙最初设坛在创办人兼老坛主谢晨典...
王琛发(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马来西亚历史最早的道士组织是三清道教会,筹组时间约在1964年,到了1970年代便告式微,至到1990年代末方由参与创办者的后人即已故林德安道长等人在吉隆坡重新组织“雪隆三清道教会”。而回...
谢贵文(高雄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台湾高雄)厉坛源于传统社会因恐惧无祀孤魂作祟而产生的祭祀行为。早在《左传·昭公七年》即记载子产解释“厉”形成之因,并强调“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记·祭法》则将厉鬼列为大夫以上贵族祭祀超自然物的对象之一。秦汉...
韩焕忠(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23)明清之际鼓山高僧永觉元贤不仅非常精通佛教义理,而且十分熟悉儒家经典,他对太极、变易、人性、格物、中和及儒佛关系等宋明儒家最为关注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佛学的解释。据潘晋台《鼓山永觉老人传》...
蔡杰(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重修漳州学宫记》系民国十四年康有为(1858~1927)为漳州文庙撰写的一篇碑文,为其晚年作品。1945年刊行的《龙溪新志》收录该碑碑文,并于文末附载此事来龙去脉:“此书函聘康南海撰并书,致酬千金,黄仲琴...
吴舒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58)“大礼议”之争是明中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影响深远。在现有成果中,学界往往多关注议礼派官员中的核心人物,如张璁、桂萼、霍韬等。早年如南炳文[1]、张显清[2]及邓志峰[3]等学者,都对张璁等人持否定态度...
肖丽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4)清代福建省积案严重,地方官在治闽政书、地方志、判牍等资料中都留下不少理讼感慨。与地方志、判牍等资料不同的是,治闽政书在感叹“南方风俗虚嚣,士民逞刁健讼”[1]之余,还侧重从自己的治理经验出发,思考基层...
严永福(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淮安223300)《闽台民间舞蹈的源流与嬗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闽》著)是由郑玉玲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研究成果。作为闽台民间舞蹈的表演者、编创者、交流者、教育者和...
张梅罗小青(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福建漳州363000)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性农业大国,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经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