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36 次
音乐列表
卢军霞(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北京100083)李永平曾被称为“台湾现代主义文字炼金术一系的代表人物”,他在《大河尽头》中用其毕生所钟爱的中国古老方块字,以繁复绵密、活泼灵动、充满南洋气息的笔墨风格,绘制了一幅饱胀着生命原力的热带雨林图景...
郑永辉(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一、晚明本朝四六文选本所见四六文发展之情形四六文的艺术成就自宋以降,呈持续衰弱的态势,至明代中叶,遂一蹶不振,出现了“多门面习套,无复作家风韵”的弊病。清人诟病明人四六文作家“抄袭皮毛,转相贩鬻,...
葛超(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48)一、蔡玉卿生平概略与诗歌留存概况(一)蔡玉卿生平概略蔡玉卿(1612~1694),名润石,字玉卿,福建漳浦人,晚明著名理学家、经学家、书法家黄道周的夫人,秉性磊落方刚,诗文敏捷,犹以文章风节...
马国云(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6)龚景瀚(1747~1802),字惟广,号海峰,福建闽县(今福州)人。龚氏一族诗书传家,崇文重教,明清以来家声不坠,代有闻人。如四世祖龚福为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官至翰林院检讨;七世祖龚用卿...
张哲民(东山县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福建漳州363401)明季理学大儒黄道周万历十三年出生于铜山所城之东门,8岁随兄黄道琛至顿坑耕读凡数年;22岁为避族人之难,全家搬离铜山而隐居顿坑;次年,黄父青原公客死顿坑;25岁在顿坑办完父亲丧礼后,黄道琛...
蔡力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北京100102)作为晚明时期举足轻重的书法家和学者,黄道周(1585~1646)留存了为数不少的私人肖像,这些画像收藏地既有福建省博物院、漳浦县博物馆等公库庋藏,也有鲜为人知的私人之物;画像作者既有曾鲸这样的名家,...
阮慧玲吴洁(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闽南方言向来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因为闽南方言较好地存继了“唐音”,其语音、词汇、语法有很大一部分反映了唐代语音系统。唐代的入闽汉人带来的中州汉语,既有东晋时期的上古雅言,兼有《广...
黄雪晴(武汉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湖北武汉430063)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深得康熙信任与赏识,康熙赞他:“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
刘志家(中共泉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福建泉州362000)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植根于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旧修旧”的家谱编修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家谱文化创...
蔡惠茹(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漳州363000)戴氏是明清时期长泰县的望族,明代有“戴氏簪笏之盛,为武安第一”之赞誉。武安即长泰县古称。事实上,明代戴氏科举、仕宦之盛不仅长泰县无一家族可相媲美,还可以说闻名全省,甚至对明代政治也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