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13 次
音乐列表
刘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台湾女性戏剧的出现,与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无关系,从《一间自己的屋子》(英国伍尔芙,1929)、《第二性》(法国西蒙·波伏娃,1949),到《女性的奥秘》(美国贝蒂·弗里丹,1963)、...
陆露林进辉(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泉州泉港区委史志室,福建泉州362801)台湾与福建自古联系密切,表现在方言上,台湾地区除了通行来自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还有“诏安腔”客家方言、“汀州腔”客家方言以及其他小众方言,...
吴瑞文(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台湾台北)本文探讨现代闽南语中三个常见口语词的本字。本文基本的研究取径,是立基于现代闽南语的实际口语情况,透过音韵上所呈现的严整规则对应比较,说明闽南语口语词的历史来历以及在汉语书面文献上的汉字(方块字)写法。...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究竟这个化石的历史多悠久,与闽南文化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1]闽南方言因闽南族群的形成而形成,因闽南族群的流动而流动,开发台湾的闽南族群把闽南方言带到台...
吴宇轩(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陈元光为唐初将领,生前有平乱建漳之功,死后成神,朝廷屡有敕封。[1]在北宋,累封为“忠应公”,并赐“威惠”庙额,[2]南宋初年又得到多次敕封,累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3]陈元光作为...
郑容坤(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民间信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博弈,被西方人类学视为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但是,文化形态的民间信仰又斑驳复杂,使人难以识别其应有的文化身份,以致于其沦为帝制时期与“...
朱丽霞(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学术界对印顺法师(1906~2005)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人间佛教思想方面,在印顺净土思想研究上,研究群体以台湾学者为主,主要有杨惠南、江腾灿、释昭慧[1]等人,他们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印顺的...
张山梁(中共平和县委宣传部,福建漳州363700)《王阳明全集》的奏疏、公移中,多次提及一位漳州籍官员李增。李增于明正德年间执掌广东乐昌,是王阳明在南赣平乱期间的部将,因有功而官民立祠祀之。鉴于目前学界对王阳明的闽人部将事迹少有挖掘,本文以李增为...
褚静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100101)台湾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全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关于台籍志士在台湾光复中的地位与作用,两岸学术界已经做出初步探讨,集中于李友邦及台湾义勇队,而对于谢南光、宋斐如、连震东等人的事功,研究明显...
本刊2021年第2期刊发吴可文《福州鳞次山房的文采风流》一文,其93页页脚“基金项目”应增补一项:“2020年度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福州现存文人古厝文史价值研究”(2020C18)。特此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