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91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宋家园
  • 寒光
  • 孤独玫瑰
  • 丢丢
  • 九满
  • 林沐风

李少丹闽南谚语词语修辞特色*李少丹闽南谚语自然纯朴,生动形象,使用独具特色的闽南方言语词和俚俗语,具有口语通俗亲切的特点,朴实生动地传递了闽南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在语言运用上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说法用法,并在其词汇的使用上,彰显出独特的修辞色彩,...

浏览全文 阅读(33125)
谢章铤论“苏辛”词 2023-11-09 08:48

吴芳芳谢章铤论“苏辛”词吴芳芳谢章铤(1820—1903),初字崇禄,后字枚如,号江田生,又曾自称痴边人,晚号药阶退叟,福建长乐人。他是清代道、咸、同、光年间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学家,是清末之际福建文坛上一位声名卓著的教育家。曾主讲于漳州丹霞、芝...

浏览全文 阅读(33040)

钟建华蓝理人物形象的民间表述钟建华民间文学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传播与继承从来都是有益的补充。蓝理在《清史稿》有传,最具概括性的即是“(蓝)理骁勇善战,性率直”。在闽南民众心目中,蓝理首先是个游手好闲的“鲈鳗”(混混),而后才是功成名就的英雄人物。...

浏览全文 阅读(33002)

陈美霞日据时期台湾知识人的旅外体验:现代性与文化认同——以林献堂的《灌园先生日记》为研究中心陈美霞林献堂,台湾政治家、诗人,名大椿,号灌园,字献堂。林氏原籍福建漳州,出生于赫赫有名的台湾雾峰林家,从小接受汉学教育,坚持汉民族认同。1895年,台湾...

浏览全文 阅读(32968)

涂慷日据时期的台湾刘家“南投烧”艺术特色探究涂慷当代陶艺创作在工艺类项目之中,异军突起,最受瞩目。因之使得研究本土陶瓷工艺的学问,随之热闹起来。然而,目前多数专论的研究范围,似乎偏重在台湾光复后的发展。其实,台湾光复前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等待发掘整...

浏览全文 阅读(32950)
“击壤”与“敲寸” 2023-11-09 08:48

那人“击壤”与“敲寸”那人近日偶读《皓首学术随笔——吴小如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中的《击壤歌探源》、《“击壤”探源》二文,忆起闽南亦有类似“击壤”的游戏,故为此文,聊作谈资。《击壤歌》相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首古歌,不少古籍有载,文字略有出入,然...

浏览全文 阅读(32887)
漳州石牌坊装饰艺术 2023-11-09 08:48

方静漳州石牌坊装饰艺术方静漳州位于闽粤两省交界最南端,与厦门、泉州构成闽南金三角,至今仍操持着具有中古韵味的闽南话,以此浸淫并牵留其它民俗,有幸使得古风尚存,历史建筑也保存较好。牌坊就是这种文化氛围的活化石。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

浏览全文 阅读(32931)

陈志亮漳州改良戏的诞生——《漳州芗剧史稿》选载之七陈志亮一、禁戏催生改良戏金厦两门沦陷后,大批难民逃入漳州,地方当局“反谍除奸”运动迭起,被定为“亡国之音”的歌仔戏,当然列为嫌疑严控对象,误捕错囚艺人,时有发生。面对这严竣现实和惨痛教训,艺人们知...

浏览全文 阅读(32978)

田彩仙剧种意识消解后的地方戏创作——以芗剧《肃杀木棉庵》为例田彩仙芗剧《肃杀木棉庵》创作于1987年,同年被评为福建省戏剧创作二等奖,它汲取地方文物题材,在对历史事件的改编上,在剧本语言的诗意化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它在表现忠奸斗争的主题之外,又充...

浏览全文 阅读(32989)

李平再论林语堂留学生涯中的一些实事李平笔者在《闽台文化交流》2009年第四期发表《林语堂的学生生涯史料考察》[1](P.116-121)一文,本意乃根据所掌握的史料,来纠正一些林语堂大学生涯的一些错误说法,比如林语堂什么时候入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

浏览全文 阅读(3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