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17 次
音乐列表
陈长庆陈庆元教授《东吴手记》序陈长庆《东吴手记》(台湾兰台出版社2011年6月版)是陈庆元教授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收录于书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获聘来台担任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授课之余与师友互动或参访的感想。然而,若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审视,则...
闽南方言秋谚(一)秋天雷拍秋,潭仔必(开裂)作四周。雷拍秋,潭仔底掘鰗鰡。雷拍秋,雨水长流。雷拍秋,对半收(指粮食减产)。雷拍秋,三日一忧。秋前北风多阴雨,秋后北风旱到底。六月秋,紧溜溜。立秋立秋雨,厚雨水。立秋雨,秋收喜。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
汪毅夫关于“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的若干思考——与戴吉强*书汪毅夫吉强学兄:您好!从固始乘车返京后,看了几天书。有些资讯和看法,提供你研究时参考。1、2005年4月,我在《闽台社会史札记》(收拙著《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
本刊重要启事为了适应多媒体时代的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本刊特作如下启事:凡在《闽台文化交流》杂志上刊登并由本杂志社支付稿酬之作品,均视为作者同意将其作品的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的复制...
钟红英福建民间信仰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刘大可著《传统与变迁:福建民众的信仰世界》钟红英在民间信仰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刘大可教授是一位受过系统完整专业训练、研究成果十分丰硕而尤闻于视角独到的学者。他很稳健,不张扬,却以超乎常人的热情埋头执着于自己的...
汪毅夫《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序汪毅夫厦门岛与大担、二担岛近在咫尺。大担、二担之东,草木朦胧者,烈屿岛(俗称小金门)也。波涛浩渺中若隐若现者,金门本岛也。庆元教授兄的祖上,康熙年间迁居烈屿,那里有庆元兄祖上的墓庐、族亲和朋友。庆元兄出任福建省金门同...
邱燮友[台湾]福建人文采风录(诗三首)邱燮友[台湾]2003年夏,我和金荣华教授应武夷山大学筹备会之邀,访问福州、南平等地,讨论武夷山建校等事宜,并游览武夷山、福州、南平、惠安、泉州、厦门等地。事前便查览这些地方的人文与山水特色,做一次福建人文采...
林祥征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的古籍整理林祥征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古籍遗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披露,保留下来的文献典籍约有21万种。这些古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代表着先民曾经达到的智慧高度,它绵延了数千年生...
青禾有一位这样的漳州人青禾有一位漳州人,生前,他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写过序,死后,林则徐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在世的时候,在漳州文川里建造了“可园”,100年之后,我在“可园”住了3年。这位漳州人姓郑名开禧,字迪卿,又字云麓。我们不知道他的出生...
冯华萍走进闽南童谣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关于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育的探索冯华萍闽南文化的宝库中,显现着一朵夺目的奇葩——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简短易读、易唱易记、优美动听,深受幼儿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