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840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李椿
  • 孤树
  • 南山2020
  • 林沐风
  • 混沌虚空
  • 落红飘雪
非非堂记 2023-11-09 08:48

〔宋〕欧阳修非非堂记〔宋〕欧阳修权衡(称重的器具)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极小的重量单位)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视觉与听觉),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

浏览全文 阅读(23694)

《荀子·荣辱》君子小人,因何不同?《荀子·荣辱》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

浏览全文 阅读(23595)

◎张国刚选注《资治通鉴》选读魏文侯治国◎张国刚选注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

浏览全文 阅读(23695)

◎张国刚战国风云:政治家的悲喜剧(二)魏文侯的治国之道◎张国刚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大国,它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天时而言,当时的秦国还在沉睡,齐国国君大权旁落,楚国内乱不止,魏国四周无强敌。就地利而言,魏国横跨黄河南北,主要领地包括今天之...

浏览全文 阅读(23699)
魏徵论为官 2023-11-09 08:48

魏徵论为官魏徵像魏徵(580—643),字玄成,谥文贞,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徵原为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因欣赏他的胆识与才能,将其任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

浏览全文 阅读(23633)
诗文中的民生情怀 2023-11-09 08:48

诗文中的民生情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有感而咏》简评:此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意思是:百姓大多饥寒交迫我却无力救助,一个人独享荣华还有什么好心情可言。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民耕种...

浏览全文 阅读(23658)
历史上九大亲民官 2023-11-09 08:48

历史上九大亲民官1.召公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灭商。因其最初的封地在召(今陕西扶风东北),所以被称为召公。周成王时,召公出任太保一职,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召公常常亲自巡行...

浏览全文 阅读(23644)

古代改革中的民生问题中国古代的改革众多,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民生问题。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了使农民有更大的自主权,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他确立了按土地质量好坏和产量多少来征收租税的政策。齐...

浏览全文 阅读(23719)
民生思想古今谈 2023-11-09 08:48

民生思想古今谈“民生”一词,古已有之。一般认为它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也就是说勤劳可以让人民免除受冻挨饿之苦。重视民生、以...

浏览全文 阅读(23679)

◎张晓政无才堪用与选才无能的矛盾——中唐名臣陆贽的人才观◎张晓政陆贽是中唐名相,为人刚直激切,任相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事有可否必言之”,在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极富见地的主张。曾有人劝他不妨圆融一些,陆贽回答:...

浏览全文 阅读(2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