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读
《月读》杂志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华书局主办,是国内唯一面向党员干部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月刊。依托中华书局的资源优势,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大事大势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传统的营养源泉。知识、趣味、实用结合,一月一读,循序渐进,知兴替、懂荣辱、强思辨、增才情。
文集访问量: 9634 次
音乐列表
《左传·隐公十一年》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a。庚辰,傅于许b。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c,子都自下射之d,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e,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
刘余莉中国自古便重视教育,认为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大治的前提和基础。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德行居于首位。《礼记·大学》中讲“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如果本末倒置,则会出现“外本内末,争民施夺”的情...
黄剑华中国古代有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大约源于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广为流传。其由来是否更早,现已不可详考。任昉撰写的《述异记》开篇就记述了这一传说:“昔盘古氏之死,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任昉是南朝梁人,他在《述异记》中记...
刘东黎江河的盛景再次唤醒遥远的梦,使我们的幻想富于生气。大江大河,从本质上塑造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情感与民族意识。翻开中国的古代文学史,很少会看到歌咏大海的华章,很少有《海的女儿》《白鲸》《鲁滨逊漂流记》《辛巴达航海记》那样烟涛微茫的海洋想象。中国古...
李学朴印章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印,除名章外,还有使用闲章的习惯。所谓“闲章”,通常是指以清词丽句镌刻的印章,多见于书画作品的引首或押角,少则一方,多则数枚,审其布局虚实而定,每为作品增添几分艺术效果...
刘绪义“读杜诗能治病”,是一个流传千载的谣言。这个说法最早起于唐代,跟韩愈的弟子、著名诗人张籍有关,后唐冯贽编《云仙散录》记载:“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大文士张籍折服于杜甫的诗作,想要“焚灰吞杜...
富丽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礼记·中庸》)。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车马,到了水上,则为舟船。就“舟”“船”二字而言,“舟”又比“船”的资格老。“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首尾上翘的小船。它最初的意思就是“船”。许慎《说文解字》:“舟,船也。”《...
杨多杰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煎茶旧法出西蜀,水声火候犹能谙。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铜铛得火蚯蚓叫,匙脚旋转秋萤光。...
葛承雍在清初期到中期这个表面繁荣平静、实际开始颓唐没落的年代,敏感的知识分子在得风气之先的文化领域里,尽管还表现或抒发着当初文人那种孤独、寂寞、伤感和悲哀之情,但已经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他们以狂放怪诞、突破常格的书法外在形象吸引着人们。书法...
武利芳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博物馆内,有一通清道光七年(1827)刻制的石碑,碑上虽刻有“齐三贵家业地亩记”的字样,然而当地百姓却更习惯称其为“清官碑”。碑文由时任蒲城知县蔡信芳撰写,记述了一宗财产纠纷案的审理过程:蒲城县苏坊乡村民齐佐清夫妇,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