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19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孟冰
  • 蓝欧
  • pchenf
  • 牧雪吹箫
  • 梦乡醉哉
  • 李椿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周新民其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中国学者与作家的面目很难以明确地、清晰地区分。鲁迅、郁达夫、沈从文、闻一多、俞平伯、钱锺书、施蛰存等等,都有学术著作问世,也多是新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盖因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之间,在个人能力与素...

浏览全文 阅读(27362)

□魏雪姚雪垠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长夜》在新时期复出文坛后引起巨大反响,轰动法国文坛享誉世界。《长夜》的艺术魅力何在?其翻译者李治华认为:“《长夜》是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笔法,写出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的时代氛围。虽系自传经历...

浏览全文 阅读(27288)

□阎浩岗《李自成》自问世迄今,其文学史地位的评估经历了初次经典化(1977—1987)、去经典化(1988—2007)和再经典化(2008—现在)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即再经典化尚在进行中,并未取得学界广泛共识,它关涉前两个阶段,有些问题需要...

浏览全文 阅读(27318)

□许建辉“孤本《李自成》”之所以敢称“孤本”,是因为里面留存着姚雪垠先生的大量迄今尚未外传的修改手迹。“孤本《李自成》”一套,包括《李自成》第一、二、三卷,共8册。第一卷(上、下册)为“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7月北京第2版,1977年10月第6...

浏览全文 阅读(27342)

□姚雪垠曾芸吴芬庭1984年6月22日下午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资料馆的曾芸、吴芬庭两同志做录音采访,主要访问我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对过去作品的自我评价以及《李自成》第四卷创作计划。一、关于我的文学创作道路曾芸:我们今天来采访您,想请您跟我们谈一谈...

浏览全文 阅读(27133)

□古远清台湾的文学社团是文学制度的一部分。诗社的组建,是这一部分的重要支柱。和大陆诗坛不同的是,台湾的“结党营诗”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不仅在时间上比大陆结社早,而且诗社的寿命比大陆的民间诗社长得多。在台湾新诗史上,诗社是重要的研究对...

浏览全文 阅读(26996)

□王学东1958年的《星星》诗刊,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诗歌下放”的讨论。从1958年2月起《星星》诗刊就开设了“诗歌下放笔谈”专栏,在全国最早提出“诗歌下放”问题,对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发展道路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诗歌下放”讨论的发...

浏览全文 阅读(26996)

□黄文涛尽管周作人在文学史叙述中常与散文家的身份绑定在一起,他早期的文学创作却主要集中于新诗领域。与同时代人的新诗相比,周作人的新诗并存直白与晦涩两种风格,因而更难以把握。比如,被认为具有象征意味的《小河》创作于1919年1月,而同一月份,他还写...

浏览全文 阅读(26838)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吴思敬“百年新诗学案”是由吴思敬教授主持,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案”这一名目,借鉴了古代思想史著作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又根据百年新诗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赋予其新的内涵。它不同于以诗人诗作为中心的诗...

浏览全文 阅读(26775)

□李继凯冯超冯超:李老师您好,非常有幸能够通过这次访谈与您分享您的治学经历。作为学生,从硕士起就师从于您,到今天已近9年了。这期间,与您在课堂及平素里的交流很多,这自然成为此次访谈不可或缺的基础,而我也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关于学术师承、治学道路...

浏览全文 阅读(2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