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212 次
音乐列表
□王奎冯超翻开二十世纪的陕西历史,民国十八年或许是其中至暗的一页。“关中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①民国十八年年馑与突发性灾害不同,它是近十年的长期干旱与兵、匪、...
□周惠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的常发现象,其发生与自然界本身的地理构成和环境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河南的中纬度区位和季风性气候决定了灾害的频繁光顾,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及历代逐鹿征伐的遗留进一步凸显了灾害的破坏效应。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从...
□舒跃张堂会在中国的文化畛域里,文学和历史都有断代的习惯,二者倾向于在固定的时间维度中坐而论道。这样一来,它们自身的阐释姿态和话题的集中性表现,自然呈现一时特征。以灾害为主题坐标,拉扯出历史和文学的互动姿态,勾勒新的参照坐标系下的文化图景,则跳脱...
□李继凯今年伊始,人类忽然发现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许多国家和人民都深受这一灾变的冲击和困扰。各种各样的相关言说铺天盖地,文学领域也有相应的体现。2020年,无疑是一个“大难临头”的标志性年头,人类记忆当中肯定会深深烙...
□严家炎汪静茹访谈时间:2018年11月13日、11月15日访谈地点:北京蓝旗营严家炎先生寓所一、儿时求学经历汪静茹(以下简称汪):您的祖父颇有学问,他平时是怎么教您学习的?严家炎(以下简称严):我的祖父叫严伯勋,他是清末的秀才。他平常带着我,或...
□刘清泉动笔写关于张远伦诗歌的评论,是从最近读到他的组诗《而后无限长》开始的,第一首《局部》就深深地打动了我,短短四行:“我一生活在局部里,蟋蟀解决不了所有大地的荒凉/在星空的完好无损下,低声部的吟唱那么忧伤/一声长,一声短,又一声长,又一声短/...
□张二棍张远伦张二棍: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脚下的大地,身后不可名状的万物,眼前的喧嚣与嘈杂,日益凋敝的乡土,渐渐虚胖的生活……远伦兄,这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源泉。而你,该如何平衡致敬与审视、摆脱与追逐、悼念和憧憬这些关系?张远伦:二棍兄好。诚如...
□张远伦一如果说地域文化在诗人身上有烙印的话,那么我觉得湘西、渝东南、鄂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巫。这个巫超越通常意义上的巫蛊之术,浸润于诗人的美学骨子里,会呈现为:通灵、幽微。我想这也是南方诗人有别于北方诗人的原因之一。从总体上看,南方诗人精致、...
□张清华王士强张远伦,苗族,重庆人,1976年生。他有较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从事过教师、记者、编辑等职业,由乡村(出生地、最初工作地)到小城市(县城)到大都市(重庆),其间的地域变化可以说典型地体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的身上包含和...
□马小敏在被贴上私人化写作标签的80后作家群中,宋小词的文学创作显得颇为独特:城市与乡村,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现状,在其现实主义笔触下尤显沉重与艰难。鲁迅先生在一百年前以文学的方式将“国民性与启蒙”拉入革命视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更是以“呐喊”为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