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22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断翼孤蝉
  • 爱农
  • 孟冰
  • 落红飘雪
  • 胡谈
  • 牧雪吹箫

□张子璇钟锦引言谢觐虞(1899—1935),字玉岑,常州人,在民国时期颇具词名。卒后其遗作被辑为《玉岑遗稿》,由王春渠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在上海出版,内有《白菡萏香室词》《孤鸾词》各一卷,凡84阕,后来陆续补辑又得44阕①。谢玉岑还以书画...

浏览全文 阅读(26370)

□李聪聪鲁迅旧体诗的研究属于传播与接受的范畴,在这一学术研究范畴中,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媒介之镜,既能窥探近百年来鲁迅旧体诗研究的个性,也能窥测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存在的共性,而且可以对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旧体诗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变化有...

浏览全文 阅读(26439)

□张星星抗日战争爆发了,文学在做什么?文学能做什么?这是每一份植根于战时文化背景中的文学期刊,在创刊之初都需要面对和思索的问题。作为抗战时期持续发行时间最长、阵容最强、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旧体诗词刊物,《民族诗坛》于创刊之初,即明确推出“发扬民...

浏览全文 阅读(26440)

□颜水生自2017年以来,李敬泽出版了散文随笔集《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会饮记》三部作品。据李敬泽说,《青鸟故事集》的书名源出于《山海经》中的“三青鸟”神话。李敬泽熟知青鸟神话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并且赋予青鸟以特殊的内涵与使命;强调青鸟的职责...

浏览全文 阅读(26437)

□曹霞作为批评家和编辑的李敬泽正在被他自己的“雕刻刀”一点点地形塑为一个杂家、文人、散文家、博物学者。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也在期待之内,因为“雕刻刀”多年前就开始崭露锋芒。李敬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身处俗世,心怀高古;舌尖能制造话语织布机,却在会场...

浏览全文 阅读(26493)

□郭洪雷读李敬泽《会饮记》的人大概都会想到柏拉图的《会饮》。在李敬泽眼里,柏拉图是一位伟大的、具有绝对原创性的小说家。柏拉图意识到,面对世界的任何讲述,在根本上必是相对和有限的,李敬泽认为,“它(《会饮》)出于特定的名字,出于特定的声音,它介于可...

浏览全文 阅读(26605)

□王姝李敬泽近年的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期,从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华丽转身为“新锐”散文家。2017年1月《青鸟故事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7月《咏而归》由中信出版社出版,2018年10月《会饮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如此密集的出版速度...

浏览全文 阅读(26589)

□刘艳2018年10月27日,在扬州召开的李敬泽散文研讨会,主题就是“中国之文与当代散文写作的变革”。一直想以此为题写篇文章,延宕至今而未成。不得不承认,以“中国之文与当代散文写作的变革”为题观李敬泽之散文,是直击了李敬泽散文的要害——他将历史的...

浏览全文 阅读(26607)

□黄涛一有这样一种印象,在我们试图把握文学作者与其作品的互动机制时挥之难去:“写作者与小说的每一次遭遇所产生的结局都是不可以重复的,因此我们见到的每一部小说都有让人惊讶的地方。”①这里的“我们”同时也将读者的身份涵括在内。当然,相较而言,身为写作...

浏览全文 阅读(26643)

□王思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股强劲有力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中就已崭露头角的刘醒龙,这二十年来也一直笔耕不辍,不断地在作品中分享着他对于乡土、历史与现实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思考。无论是《凤凰琴》中所讲述的那种独属于民办教师这类人群的温柔与悲壮,还...

浏览全文 阅读(2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