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22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断翼孤蝉
  • 爱农
  • 孟冰
  • 落红飘雪
  • 胡谈
  • 牧雪吹箫

□谭雪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刘醒龙凭借《黑蝴蝶黑蝴蝶……》正式开启自己的文学道路,一年后,他开始创作其早期代表作——“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以1992年结集出版的《异香》中的标注为准,这个系列的写作时间正好与文坛轰轰烈烈的“寻根”运动相重合。再...

浏览全文 阅读(26760)

□李强刘醒龙1990年代的小说,长期以来都被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归入“现实主义冲击波”。实际上,在此论出现不久,刘醒龙本人便表达了“不满”:“九六年风云变幻,大家忽然将我同何申等作家绑在一起,硬是弄成了一个‘冲击波’。其实,从九二年我就开始这么写,也...

浏览全文 阅读(26732)

□陈子丰1984年开始作家生涯的刘醒龙以高产闻名,评论者想要穷尽他的全部作品是很大的挑战。但只要通读几部,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刘醒龙的小说主题形形色色,但大部分是关于男人(通常是中年男人)和他的父亲的,最动人的情节和醇厚的文字也都是关于男...

浏览全文 阅读(26832)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陈晓明刘醒龙的写作持续了30多年,他坚韧沉着坚持自己的路数。他早年就被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一度也在探寻“分享艰难”。他早年的作品如《黑蝴蝶黑蝴蝶……》《凤凰琴》等,留给人是长久的感动。但刘醒龙一直在创作上寻求更大格局,如他的《圣天门口》《蟠虺》...

浏览全文 阅读(26813)

□赵学勇魏欣怡魏欣怡:赵老师好!今天能够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分享您的治学经历,倍感亲切和受教。如林毓生所言:“模仿是学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希望借助与先生这次沉浸其中式的访谈,能够令我们寻到一个深入学习与思考的契机。通过对先生四十多年如一日治学修...

浏览全文 阅读(26809)

□王元中我和武强华是微信朋友,没见过面,但因诗结缘。认识不久,就收到了她寄来的个人诗集——《北纬38°》。诗集收录了她一百多首诗,通过阅读,我得以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武强华的诗歌写作。个人以为她应该是娜夜、离离之后,甘肃诗坛另一个重要的女诗人。一、有...

浏览全文 阅读(26934)

□马晓雁生于河西走廊,游走于西部,武强华的诗歌中承续了在城镇化中不断陷落的西部气质,甚至遗落着一个远去的江湖。她一再把读者带往冰雪覆盖的祁连山,带往高耸着庙宇的甘南草原,带往沙洲的冷寂,带往羚城的静谧。但武强华更具现实冲击力的诗歌是她关于“病”与...

浏览全文 阅读(26982)

□马晓雁武强华马晓雁:“一个普通女人/不会有血泪史”。在集中阅读您诗歌的这段时间,这两句诗行始终攫据着我。生活中,任何一个女人都可能是一部血泪史,母亲、女儿、姐妹……“女性”这一性别身份对您的诗歌写作意味着什么?是本源、修辞、技巧,还是别的什么?...

浏览全文 阅读(26985)

□武强华这不能算是一篇创作谈,可能更像是一些零散的闻思录。这些文字和诗歌一样跳跃,沉思,焦虑,彷徨,绝望……沉迷于思考是一种享受,也是个体力活,写完一篇文字的时候,感到近似虚脱的疲累,但同时令人欣慰的是,感觉到内心的力量在持续增强。唤醒大脑中的词...

浏览全文 阅读(27030)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张清华王士强武强华,女,1978年生,甘肃张掖人。武强华的写作与她的出生地、与她工作和生活的甘肃张掖有着密切的联系,她的诗与个体经验、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说,是从土里生长、从内心生长出来的。武强华刚出道时期的诗以其尖锐的痛感而让人过目难忘,...

浏览全文 阅读(26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