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309 次
音乐列表
“古意”是引领戏曲理论的审美理想傅涓在《书屋》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要表达的情致意趣不同,所要求的制曲法度也变幻不定。“古意”说以古人尚情重真的制曲理念引领曲作意趣的呈现,这正好使得戏曲葆有其本体特质。在拯救曲体的种种弊病方面...
批评应是“当代人”的批评黄子平在《文艺争鸣》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批评家应该具备对他的同时代人的作品的敏感,和对同时代人的文学主张的坚持和冲动。同时代人,或者当代人,并不仅仅只囿于同龄人。所谓“当代人”,一方面他是密...
当今书法发生的五大转变胡抗美在2016年9月26日《人民政协报》撰文认为,一是书法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进入从阅读到观看的转换期。今天的书法大多数都是专门进行的书法创作,目的是悬挂或展示,既是展示,观看当然是第一位的。这种美的感受是通过观看得到的,而...
缺乏对超验命题的观照是新诗面临的普遍问题卢桢在《星星·诗歌理论》2016年第8期撰文认为,新世纪十余年来,社会同质性的消解使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呈现出清晰的分裂状态,难以相互阐释与支持。诸多诗人秉持一种通俗实用的、迎合感性现代性的审美取向,强...
喜剧电影要在笑声中提升人的审美趣味金丹元、田承龙在《艺术百家》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虽然在“过热”资本的冲击下,当下的一些所谓的“喜剧电影”在种种质疑中也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但一旦电影观众趋于理性,市场趋于成熟时,这些“谐”而无“庄”的喜剧...
负交椅男侍石刻画像石刻是一种用于墓室装饰的石刻艺术,是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讲求厚葬的产物。国家博物馆近期征集到了一组宋代画像石刻在公共空间展示,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人的喜怒哀乐,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这些浮雕精品,成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状况的...
溪山悠游龙瑞《溪山悠游》中国画从绘画性考虑,龙瑞做了一些构成性的探索,以跟踪时代潮流;从满足多数观众和市场的欣赏习惯考虑,他仍然坚持从生活和自然中撷取灵感,并通过点景、造型和笔墨表达特定时空的诗化意境;从中国画的文化立场考虑,他执着于笔墨内美,力...
采访人:刘耕王海龙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访美学家刘纲纪采访人:刘耕王海龙刘纲纪简介哲学家、美学家和美术史论家。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任中华美学学会顾...
张永明江渚上白发渔樵,苍茫下春风秋月——评话剧《朝天门》张永明话剧《朝天门》剧照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反映生活,更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由重庆市话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历史剧《朝天门》立足重庆本土文化、聚焦历史变革时期的“船帮码头众人”的故事,一波三...
李树榕精神关切在基层,扎根生活求创新——评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李树榕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荣获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排名第一的“剧目金奖”,优势在于“精神关切在基层,整台演出有特色”,以及以此成就的三个亮点:用扎根生活的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