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311 次
音乐列表
王晓鹰让曹禺活在当今戏剧创作中王晓鹰编者按:2016年是曹禺先生逝世20周年。2016年底,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等举办了纪念曹禺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本期选发一篇会议发言,以表达对曹禺先生的敬意与怀念。研究、学习曹禺很重...
曹南山不能承载阿炳心灵世界的“二泉映月”曹南山越剧《二泉映月》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和诗意的语言,但情节设置存在重大问题。剧中主要人物阿炳性格转变突兀,违背了剧中人物行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人物由顺境转为逆境的行动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私生子”身份的揭示和...
苏凤形式对本体的僭越苏凤新编越剧《二泉映月》既承续了越剧一贯婉转唯美的声腔风格,又平添了许多现代审美意趣,就戏曲形式与本体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一直坚持继承传统与时尚创新并重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对“旧耳朵”和“新眼睛”关系的处理、对形式美...
周伟华一场唯美的视听盛宴周伟华编者按:优秀的作品经得起真诚的批评。本期刊发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三位学员对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越剧《二泉映月》的评论,以期号召青年文艺评论家更多聚焦作品评论,更加有效地推...
王縯谈演奏剧场中的民乐“即兴”王縯近年来,演奏剧场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对民乐“即兴”的全面应用。包括演出时的台前即兴;排练时的集体即兴;创作时的即兴作曲,以及贯穿整个过程的“同乐连织”即兴创作思想等。即兴的应用是民乐演奏剧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环...
赵彤“炮”与“刀”——对《炮神》中一场戏的看法及其延伸赵彤历史传奇题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常常是创作者想象式地建构起来的。创作者借以想象的文化资源,影响着作品的情节设计以及意蕴表达。本文以《炮神》为例,分析了抗战题材电视剧中常见的缴获日军...
牛光夏吕雪童纪实类医疗节目的情怀与担当牛光夏吕雪童社会转型期医疗问题层出不穷,医患矛盾一度紧张。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纪实类医疗节目,大胆展示医疗方面真实状况,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协调。我国纪实类医疗节目起步晚,但近年来电视媒体上不断涌...
林岫沽诗之议林岫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买卖诗词联语作伪风雅的事自古有之。沽诗事丑,暗地交易而张扬台面,有害文风世风。古今中外的投机买卖都有身名俱灭的风险,文化买卖也不例外。沽诗者,人格终须自重。弄虚作伪以沽名钓誉的事应当遭到批评和唾弃。这是当代每一位...
王一川从影片《搬迁》看传家之计在于“心功”王一川影片《搬迁》通过刻画包头北梁马家因搬迁而起的家族纠纷,再现当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中的群体心理病象并提出救治药方。其家族内视式叙述再现社会生活急剧变迁在家族成员中的内心投影。其共时交叉同心圆式修辞剥露出...
王佳琴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诗化”王佳琴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都存在着戏剧的“诗化”现象,但如果由此而认定现代话剧是一种民族化的表现则不够精准全面。郭沫若和田汉早期的话剧创作均表明,由于现代文学语言的变革,现代话剧的诗化孕生了古典诗化戏剧所...